-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死刑理念及我国死刑的立法
论死刑理念及我国死刑的立法
1、相关定义
1.1、自由刑的概念解析
一、自由刑的定义一、自由刑的定义 自由刑是指以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为刑罚内容的处刑手段,其以核心刑种 之姿遍及于世界各国刑罚体系中。虽然,自由刑作为主要刑罚方法早已广为人知, 甚至连普通民众也能略说一二,但它并不是某一国刑法典明文规定的法定术语, 而仅仅是一个学理上的概念。根据外延与内涵的不同自由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上的自由刑仅指剥夺自由刑,而广义上的自由刑还包括限制自由刑在内。不 同国家对自由刑的称谓也各有不同,剥夺自由刑的常见称谓有:徒刑、监禁、禁 锢、苦役、拘役、拘留、剥夺自由等;限制自由刑的常见称谓有:管制、保护观 察、矫正劳动、社会服务令、不剥夺自由的劳动改造等。 1 两类自由刑最大区别 在于二者对人身自由的强制程度不同。我国刑法学界的自由刑为广义上的自由 刑,既包括更为严厉的剥夺自由刑(有期徒刑、拘役刑),也包括较为缓和的限 制自由刑(管制刑)。 2
1.2、死刑的概念
死刑,又称为生命刑、极刑,是国家运用刑罚权对于严重的犯罪分子剥夺其生命的一 种最严厉的刑罚。死刑作为一种最严厉的刑罚,是伴随着国家和法律的产生而出现的。一 方面,法律具有工具性价值,国家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死刑,通过对死刑的适用调整社会矛 盾和冲突,并对社会成员进行震慑,有效预防犯罪的产生,从而实现社会的有序性。另一 方面,法律具有伦理性价值,国家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对受害者及家属具有一定的 抚慰作用,有利于社会对”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伦理的实现,从而实现公平和正义。 纵观人类刑罚史,各个国家死刑的适用、执行方式的立法虽不相同,但死刑一直是主 要的刑罚方式。要深入理解死刑的内涵,有必要搞清楚”死刑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 日本学者板仓宏认为”死刑的本质是什么,大别之,即有报应刑论与教育刑论之分野。报 应刑论认为,刑罚是对犯罪的报应,这是古往今来根深蒂固的刑罚思想;教育刑论则认为, 刑罚即在于教育、改善犯罪者,使之复归社会。另有一种以报应主义为基本、结合目的刑 论而形成的所谓综合论”。板仓宏通过对刑罚的本质来揭示刑罚之一的死刑的本质,即报 应刑论、教育刑论和综合论。如果从报应刑论角度出发,只揭示出死刑的威慑力满足公众 关于报应的需要,但任何刑罚都应该通过人道和谦抑来达到预防的需要,死刑也不例外。 如果从教育刑论角度出发,未揭示出死刑的特殊性,死刑不同于其他刑罚,死刑能剥夺犯 罪分子的生命,生命的剥夺意味着犯罪分子不可能获得教育改善的机会,更不可能再次回 归社会。如果从以报应主义为基本、结合目的刑论而形成的综合论角度出发,死刑的目的 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是通过对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来震慑社会其他成员, 特殊预防则是对犯罪分子通过限制自由、剥夺生命方式进行报应惩罚,但如果仅仅强调惩 罚的功能,则无法实现一般预防的目的,死刑还应该有教育的功能。因此,这三种观点都 有不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死刑的本质是国家启动刑罚权对犯罪分子的生命权进行合法剥 夺的、具有强制性教育特点的合法性惩罚。 5 广州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
1.3、科学立法理念与文化产业促进法律的基础定义
到立法成果的合法性以及法律本身的权威。再次,客观立法理念源于我国《立法 法》第六条”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 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的规定。它倡导在立法时应充分调研现实情 况,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社会习惯相适应。 3.通过科学立法理念旳标准评判现行立法 (1)科学立法理念评判不同法律具有不同标准 上述标准一和标准二的划分并不是意味着由科学立法理念下的某一项具体立 法理念单独调整某一法律部门,而是面对调整不同的法律领域,科学立法理念内 部的具体立法理念存在着主次之分。例如,竞争法更需要立法注重公平协调地维 护市场竞争秩序,遵循宪法法律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规制原则,因此更强调公平协 调立法理念和合法立法理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注重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 者权益,因此更需要人本立法理念为先;针对宏观经济调控法,则是以发展为第 一要义,其强调发展立法理念的介入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打下基础。 评判文化产业促进法律的立法现状时,科学立法理念下的具体立法理念呈现出如- 下分工:”标准一”的人本立法理念强调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社会本位立法 理念则强调所立之法需要符合社会的基本需求,发展立法理念强调法律制定的规 则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标准二”的公平协调立法理念致力于评判失衡状态,合 法立法理念着力于评判违背现行立法规则的行为,客观立法理念致力于增进法律 激励措施的合理性。两项标准共同发挥着评判立法状态并指导完善立法的作用。 (2)科学立法理念的评判方式 世界的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课件】探秘膨松剂课件.pptx VIP
- 江南嘉捷自动人行道图纸pcs-200s(双PLC).pdf
- 考点05 赠序文言文-上(核心考点精讲精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pptx VIP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pdf VIP
- 航拍中国3纪录片观后感1500字4篇.pdf VIP
- 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回填(专项).doc VIP
- GB/T 12668.7201-2019 调速电气传动系统 第7-201部分.pdf
- 临床重点专科申报书申报书-麻醉科.doc VIP
- 乐学英语写作_第二版_ 课件 Chapter_1、2 句子写作、段落写作.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