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迈腾燃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及检修
迈腾燃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及检修
1、相关定义
1.1、语义单元的基本概念
变型设计过程是对设计意图及设计知识的重用及创新的过程,即对设计语义及其 作用对象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其中的设计语义包含了设计要求、产品功能、产品布 局、产品装配意图等丰富的高层次语义信息。从产品的变型设计初始到最终的详细设 计完成,整个过程都是属于收集及运用信息的过程,语义信息的层次、内容、形态等 均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为了能够有效地捕捉设计意图、装配意图等高层次的语义信息, 对已有的设计语义单元进行改善以适合产品变型设计过程。 按照产品语意学方法中的语意定义,将变型对象在不同阶段中的一定语义(原理、 装配、关联)和表现(传动、定位、执行中的约束,产品装配约束,零部件关联约束) 抽象为语义单元,以产品的功能表面为语义结点,运用基于语义设计方法的哲理,借 助语义单元中丰富的高层次工程语义来实现产品模型的高层语义描述和低层几何约 束的统一,改变原有的产品设计意图与具体的几何约束描述过度紧密联系,使得产品 的初始建模过程脱离产品的细节设计过程,有利于表达产品的设计意图等高层次信息 及其传递。 定义 2.1:语义单元(Semantic Modelon ——SM)是一类在产品构成层次中逻辑上相对 独立、表达特定语义需求和约束关联、具有一定几何和拓扑属性的可重用的抽象类单 元[50]。语义单元所描述的是设计过程、设计意图等信息,设计工程师在进行变型设 计时,需要借助一定手段来帮助思维,而不是详细的几何层面的描述,大多包含了一 定的工程语义。例如进行传动设计时,按照目前参数只能知道是两个直齿轮啮合,而 不知道具体的形状,此时可以用语义单元进行描述,其中结点为功能表面,两者之间 的关联关系为啮合,如图 2-7 所示。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基于产品工作原理的变型设计理论 第 20 页 渐开面1 渐开面2 主动作用 反作用 啮合作用 图2-7 SM 示意图 Fig.2-7 Sketch map of SM SM 所描述的不仅仅是初始设计阶段,随着产品变型设计的逐步进行,产品语义 单元信息也随之变化,它所描述的可以说是产品设计周期角度的,是一定表现、语义 和抽象的结合。它主要是以功能表面结点为主载体,在产品原理方案表达阶段,产品 装配设计阶段,零部件详细设计阶段之间传递着设计信息及工程师设计意图。语义单 元本身是高层次的建模,但把结点定位为功能表面时,便将高层语义与低层几何关键 元素(而非详细、繁杂的建模)联系在一起,使得随后的装配设计及零件设计阶段能够 顺利获取前面的知识。
1.2、功能表面定义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基于产品工作原理的变型设计理论 第 16 页 就几何形状而言, 系统的功能要求常常可以具体到由功能载体某些表面来承担, 如车床的导轨表面、轮毂与轴的配合柱面、球铰的球面、齿轮的渐开线齿面等, 它们 都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把这些承担系统功能要求的关键表面称为功能表面 (Function Surface)[49]。功能表面可能是各种形式的联结形成的接触表面, 称为联结表 面; 也可能是直接承担功能的表面, 称为工作表面; 把不直接承担产品功能要求的 表面称为辅助表面, 它们主要用来实现功能面间的定位或包容的辅助关联, 以形成 实体零件。 功能表面架起了功能空间和结构空间的联系桥梁。通过表面可以表示其承担功能 的作用,而表面本身就是属于结构空间中,因此将两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成为表达 原理方案到实体几何结构的手段。图2-5是功能表面在功能空间和结构空间中的作用 模型。 功能 功能表面 结构 表面功能几何表面 图2-5 功能表面作用模型 Fig.2-5 Effective model of function surface
1.3、精益生产概念
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汽车项目组的研究者 John Kratiik 给日本汽车 工业的生产方式的定义,这种模式最早在日本丰田公司的制造车间进行应用并取得成 功。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在企业内部减少资源浪费,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精益 生产方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 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 [4] 。其关键在于管理过程,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 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推进生产均衡化、同步化, 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 缺陷;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JIT)。 “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构成有:”准时生产(JIT)”,”小批生产”、”自动化”、 “全面质量控制(TQC)”和”现场改善” [5] 。 精益生产的重要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