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可成为高校智库重要成员.doc

.高校图书馆可成为高校智库重要成员.doc

  1. 1、本文档共1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校图书馆可成为高校智库重要成员 1、相关定义 1.1、知识的定义和分类 研究者对知识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定义和分类等方面。组织知识可以视为组 织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标准作业程序,指导组织内的个体成员在各种场合中的行为(Spro ul,1981[)27];也被视为是为构建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以及团队之间关系的团队原则(K ogut Zander,l992)[28]。 Polanyi 为代表的学者从本质上对知识进行研究,并首创性地把知识区分为隐性知 识和显性知识。野中和竹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研究发现,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是真正发挥作用的要素。此后,不少学者依循着 “隐性和显性”的知识划分维度来对知识的进行分类并进行研究。例如,Carayannis(1 999)以团队学习为角度,提出元认知(meta cognition)、元学习(meta learning)、元 知识(meta knowledge)的概念,将知识、认知和学习融为一体[29]。 知识的本体论关注知识的存在方式,知识的提供者为个人或是集体,从这个角度可 以将知识分为个人知识和集体知识.组织知识可能大于或小于个人知识,这取决于个人知 识转换为组织知识的机制(G1ynn,1994)[30]。一般利用三个特性指标来分析知识:隐 蔽性、情境性和分散性。基于本体论的角度,对知识的分析层次可以分为个体知识、团 队知识以及团队间的知识。。 管理学学者将团队的知识分为技术性知识和团队性知识。这类分法对企业知识非常 强调企业的能力,符合 Prahalad Hamel(1990)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分析,也与 Teece 第一章 绪 论 9 等(1994)的动态能力理论相符合[31]。 1.2.3 知识转移的定义与影响因素 近年来,知识管理的研究己经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一般来说,知识的获取、 转移和创新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 针对团队内知识转移和团队间知识转移两大研究主题,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一系列的 理论探索、定性与定量研究。Schlegelmilch 和 Chini(2003)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和团 队间知识转移两大问题,以及理论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三个方向,对近年来知识 转移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结果如表 1-2 所示。 表 1-2 知识转移相关研究文献汇总[32] Table1-2 Summary of knowledge transfer theory 类别 理论研究 定性分析 定量研究 团队内部 知识转移 Asakawa(1995) Corso et al.(2001) Doz Santos(1997) Dixon(2000) Hansen(1999) Krogh Mite(1998) ODell Grayson(199 9) Sveiby(2001) GIlbertCordey-Hayes(1996) InkpenDinur (1998) LahtiBeyerlein (2000) Teigl and et al.(2000) Beeerra-Femandez Sabherw a l(2001) Bennen Gabriel (1999) Foss Pedersen (2002) Gold et al. (2001) Gupta Govindarajan (1991 , 1994,2000) Kogut Zander (1993) Szulanski (1995) Tsai (2001) 团队之间 知识转移 Badaraeeo(1991) Doz Santos(1997) Sveiby(2001) Grifithetal.(2001) Foss Pedersen(2002) Lam(1997) Simonin(1999) 资料来源: Schlegelmilch,B.B. Chini,T.C.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marketing funetions 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a conceptual model,Intem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3(12):215-232; 有修改。. 关于团队内知识转移,己见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知识转移理论及方法两个方 面。Inkpen 和 Dinur(1998)则强调知识转移情境的重要性,相似的情境能够大大地促 进知识转移有效性[33],而 Tsai(2001)从网络中心性和吸收能力角度讨论团队内部知识 转移[34]。Szulanski(2000)着重研究知识粘性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Schutz 研究发现, 团队内知识转移不仅仅跟团队现有的知识存量有关系,还

文档评论(0)

zhuanqmf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