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韩束”不同年龄对象的心理特点
1、相关定义
1.1、文化震荡的定义
们首先应该理解”文化”这个词的涵义。人类对文 化的定义距今超过 160 多种, 依照 Raymond Williams 曾经说过的,”文化”显 然成为了人类最难定义的几个概念之一。Thompson 和 Ellis 等人认为,其中有两 种定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其中一种认为文化是有价值、信仰、符号、标准、意 识形态等多元因素构成的,是一种精神产物;另一种则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 生活方式、他们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态度的体现。而杨 赛维则把文化定义为”一 种社会架构,一种有着具体的形式、被制度化了的参考结构。它规定了在一定历 史情境中人们互动与交流的方向和结构。文化有物质和非物质的方面,他们是某 种生活方式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化的过程在社会成员中传递并巩固。”[1]然而在 人类学中,文化则以属文化和差异性文化两种方式被广泛使用。其中属文化指的 是人类行为特有的品质,即它能组织成有意义的图式或被赋予意义的结构,这些 都是与简单的本能反应及本能相对立的。而差异性文化就是将一组社会性的和有 代表性的特征赋予既定人群。这个用法在于对”他性”的识别[2]。Jan 认为不同 文化的识别应该从四个尺度衡量:(1)社会组织体系;(2)价值观体系;(3)社 会符号表达体系;(4)社会组织体系。谷地孔斯特认为,在探讨跨文化行为差异 时,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种二分法比其他制度更为重要[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致使始于经济的全球化进一步扩到了文化领域方面。全 球化与文化间的传播成了新一轮的热门话题,关于种族间文化、民族间、跨文化 以及文化间相互传播得到了更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传统的文化传播主要分为两 种:文化间传播和文化内的传播。文化间传播主要是指不同民族或不同语言背景 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活动。但 Sarbaugh 则认为,同一国家但隶属不同社会经济群 体的人们之间也可以进行文化间传播。他也是第一个主张”文化间和文化内传播 接近,并有很大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差异是渐进的,而非根本的。”文化的差 异在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看来是根植于书写历史和建立社会认同的关系之中的, 而文化的传播无论形式如何,一种新异的文化对另一种有异于它的文化来说都需 要一个认同的过程。如 F.Jameson 所说:”以文化为基础的认同似乎随”现代性”, 即文化的扩展而反向地进行变化。”它说明扩张与收缩的霸权和文化的消解与整 合之间存在着明显关系。正在成长的帝国导致文化同质性的增强,这是通过出现 在精英认同和它对臣属群众的影响之间的关系实现的。在衰落时期,反向过程开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始了[4]。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现象,便是本文所涉及到的因素之一——文化 震荡。 人类学家 Kalervo Oberg 于 1960 年第一次提出文化震荡(culture shock)一 词,主要是指个体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由于对原有文化符号和象征的丧失而引起的 “疾病”,如焦虑、挫折感和无助感[5]。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震荡这一现象引 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分别从社会学、现象学、认知和行为学等方面不 断对其进行重新定义和诠释。Triandis 利用认识的方法来研究文化震荡,认为文 化的适应与否取决于个体是否有能力对不同于自身文化的文化价值、信念、行为 和社会规范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断[6]。Anderson 从认知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文 化震荡的发生是因为个体不了解所在国家文化中言语和非言语方面的奖惩体系 所导致的[7]。而 Adler 和 Bennett 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则认为文化震荡是一种 从低自我和文化意识到高自我和文化意识这一过程中心理的过渡[8]。Searle 和 Ward 则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认为文化震荡可以从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两方面加以 理解。其中,心理适应维度和个体在异乡的情感健康有关,而社会适应则涉及到 个体与异乡成员相互交流的有效性[9]。 本研究则采用我国学者周晓虹的观点,认为”文化震荡是急剧的社会文化变 迁所引起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反应,是由一个国家内在的文化积累或外在的文 化移入所引起的急剧文化变迁,对人的心理生活产生的强烈冲击造成的。”[10]依 据该定义,文化震荡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其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社会变革过 程中发生的重大文化事件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的心理产生影响的。社会变革是社 会的整体变化,而非局部变化,它包括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 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变化、政治制度的转变、思想观念的变化等[11]。因此,社会变 革过程是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和生态力量的综合结果[12]。在中国传统社会, 每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阶段,社会往往都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混乱,有时甚至伴 随着连续不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JT 08-120-2015雨水口标准图2015沪S203.docx VIP
- 神经介入产品培训.ppt VIP
- 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汇总2024.docx VIP
- ECharts数据可视化课件 第1章 初识ECharts.pptx VIP
- 重庆市綦江区安稳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汇总2024.docx VIP
- 突发事故处理流程.pdf VIP
- 电工安全生产协议书(完整版).docx VIP
- 固定翼无人机技术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df
- 1.35KV预制舱变电站项目(整套35KV预制舱,变压器,开关柜,火灾报警)技术规范书.doc VIP
- DB36_T 811-2020 井冈蜜柚 生产技术规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