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帛《五行》研究论著目录(截至2009年)
简帛《五行》研究论著目录(截至2009年)
苟东锋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1974——1997年
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编.马王堆汉墓帛书[壹][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9.(1980年定本)
庞朴.马王堆帛书解开了思孟五行说之谜——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一的初步研究[J].文物. 1977年第10期.
岛森哲男.马王堆出土儒家古佚书考[J].东方学,第56辑,1978.7.
岛森哲男.慎独的思想[J].文化,1979,第42卷,第3、4号,1979.3.
庞朴.帛书《五行篇》校注[J].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4辑,1979.
庞朴.思孟五行新考[J].文史,第7辑,1979.12.
庞朴.帛书五行篇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第1版,1980.7.
李耀仙.子思、孟子五行说考辨[J].抖擞,第45期,1981.
赵光贤.新五行说商榷[J].文史,第14辑,1982.
任继愈.思孟学派考辨[A].见: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
影山辉国.思孟五行说——その多样なる解释と庞朴说[J].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 :人文科学科纪要,第81辑,1985.3.
浅野裕一.帛书《五行篇》的思想史位置——来自儒家的向天的接近[J],日本:岛根大学教育学部纪要,第19卷(人文·社会科学编),1985.12.
李学勤.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J].学术月刊,1986年,第11期.
庞朴.《五行篇》评述[J].文史哲,1988年,第1期. (又见:庞朴. 稂莠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中国孔子基金会,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编 儒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顾文炳顾文炳阴阳新论刘筱红思孟五行说思孟“五行”与“五行”两系说儒家(三):孟轲、《五行篇》李学勤,谢桂华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中国哲学·第20辑·郭店楚简研究,1999.1.
庞朴.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A].见: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上册[C].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9.4
庞朴.另有一种五行──漫说郭店楚简之四[J].寻根,1999年,第5期.
潘小慧.《五行篇〉的人学初探——以“心——身”关系的考察为核心展开[A].见: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上册)[C].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9.4.
陈丽桂.从郭店竹简《五行》检视帛书《五行》说文对经文的依违情况[A].见: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上册[C].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9.4.
郭梨华.简、帛《五行》的礼乐考述[A].见: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研究论文集(下册)[C].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9.4.
丁四新.简帛《五行》经说研究[A],见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4.18. (又:东方出版社,2000.10.)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北京:生活··新知三1999.8.(另有: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1.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1)
宋启发.从《论语》到《五行》——孔子与子思的几点思想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1999.9.
斋木哲郎.郭店楚简《五行篇》觉书[J].东洋古典学研究,第8集,1999.10.
池田知久. 郭店楚墓竹简《五行》译注[A].见:郭店楚简思想史研究:第一卷[M].1999.11.1.
池田知久.郭店楚简《五行》 研究[A].郭店楚简思想史的研究:第二卷[M],1999.12.15.
郭梨华.《德之行》与《行》的哲学意义[A].见: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主办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C],1999.12
庞朴.三重道德论[EB/OL].简帛研究网网上首发栏,1999.12.12.
2000年
陈松长EB/OL].简帛研究网网上首发栏,2000.5.3.
丁四新.略论郭店楚简《五行》思想[J].孔子研究,2000年,第3期,2000.5.25.
罗新慧.从郭店楚简看孔、孟之间的儒学变迁[J].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
庞朴.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M].台湾: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6.
魏启鹏.简帛《五行》笺释[M].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7.
邢文.八角廊简《文子》与帛书《五行》[J].道家文化研究,第18辑,2000.8.
梁涛.郭店楚简与“君子慎独”[EB/OL].简帛研究网网上首发栏,2000.(又:光明日报,2000.9.1.)EB/OL].简帛研究网网上首发栏,2000.(又:郭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