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三峡》(部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三峡》(部编)

教育部组织编写八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三峡》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文中的内容就好像一幅又一幅的山水画。细细品读之中,不时会有闪亮的美点进入我们的眼帘。作者竟在这150余字极短的篇幅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尺幅千里”的意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述三峡的四季景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3、查寻《水经注》和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语: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它们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新建的三峡工程就是祖国的瑰宝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的《水调歌头·游泳》中有诗句说的就是建三峡水电站的构想,并讲述神女的故事。 让我们的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课题:三峡) 长江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向往。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他的描绘一起来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板书《三峡》 HYPERLINK / 。 题解:峡,两山夹水的地方。 2、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 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本书共四十卷,记述了1,252条河流的发源地点、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祖国的壮丽山川。他为官“执法情刻”、“素有严猛之称”,颇遭皇族、豪强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汝南王元悦乘雍州刺吏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作关右大使。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著作另有《本志》、《七聘》,均已失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注意节奏。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重点字读音。 阙处(quē)  重岩叠嶂(diézhàng)  隐天蔽日(bì )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 沿溯(sù) 素湍(tu)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引(zhǔ) 3、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朝代),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水经注》是对《水经》作的注释。 4、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本文重点写的是三峡中的巫峡的景色。 5、本文首句写出了雄峻奇险的三峡总貌,突出了巍峨连绵的特点,为下文写山、水作了有力的铺垫。 文章的第一段只有33个字,却是全景。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七百里”写三峡之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