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发人员知识贡献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型研究.pdf
姻也现式管带3民〈智带批舍科带掘) .
Vol.~.No, 5
在 ω4酷自 5 昌
lOO7年 9 月 Wuban Unlver嘱Iy Joumal (Phil怖。phy S何回, !kien惧,,) St~凡 1007, 652-656
研发人员知识贡献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型研究
关培兰,顾巍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式汉 430072)
[作者简介〕 关培兰( 1945-) ,女,河南曾陆人,武汉大学经济 与管理学院教授,憾士生 导
师,主要从事组织与人为资源管理研究,顾 巍0974-) ,男 , 河南项城人,武
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人为 资源管理研究.
[摘 要]哥哥发人员的知识贡献是指研发人员为企业带来的知识增量的大小,是企业和研
发人员的知识交换过程. 这一过程受到研发人员和企业的关系强度、期望价值、个体特质以及
知识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而要消除这些影响的前提条件,必须对研发人员的知识贡献进行
科学的评价.本研究从知识显性化的难度、知识结构的完善程度、知识地量和企业知识存量的
精合皮、知识的作用、知识的生命周期、知识的可破解性等 6 个方面,多维皮、多层次和多角度
地来设计研发人员的知识贡献评价模型.
[关镰诩 〕 研发人员,知识贡献;影响因素: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凋] A [文章编号] 1672-7320(2007) 05-0652-05
研发人员是络应用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知识员工,他们主要从事理论研究、产品开
发、工程设计等创造性工作(1) (第 366 页) . 研发人员是企业创新和知识织系的重要源泉. 因此,本文旨
在对研发人员知识贡献评价送行研究,以期为企业更好地激励研发人员提供理论主待和实践参考.
一、知识贡献与知识共事的区别与联系
关于知识贡献的内涵,目前的概念界定要么比往笼统,要么显然详细但并没有说明知识贡献的本质
问题,如张建华、刘仲英将知识贡献定义为企业员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包括技能),为企业做出的
直接知识贡献和间接知识贡献的总和时(第 966 页h 吴继兰博士认为知识贡献就是员工根据企业的
知识战略方针,将在工作中及其他方面所获得的对企业发展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及时有效的提供给企
业.车窑企业的知识存囊,从而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 提离企业的竞争力,,(.) (第 83 页}。
而对于知识共慕的搅念,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从知识转移、知识学习、知识系统、知识交易等
角度绘出了不同的定义.例如,Alavím 和 Leidnen:le 认为知识共事是指知识由知识的拥有者到接受者的
传播过程,是员工个人的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与企业中其他成员共同分享.
从而转变为企业知识的过程,知识共享的目的是提高组织的能力(气第 101-132 页λ 野中郁次郎(Nonaka)
认为实现知识共享首先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R位知识咱)(第 96 页) ,这是知识转化的观点.
自主丽的定义可以看出,知识贡献与共享是一对紧密联系而又有本质区别的概念,也是一对容易被
浪荡的概念.对两者的鳞析和科学界定是研究知识贡献的前提.而要对两者进行辨析,首先还要区分隐
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内涵.
电k穗臼赐I 2001-02-2~
关缔兰,等z 研发入9i知识贡献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模型研究 • 653 •
第5 期
最早提出隐性知识的是英国学者迈克尔·波兰尼( Michael Polanyi)t 他认为人有两种类型的知
识z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以书面文字、图袭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 隐性知识是技巧
性的、自情景限定的‘个人独自体验但未言说或无法官说的知识ω(第 125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原理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 厨房消防灭火系统的原理.pdf
- 县域政府在生态农业型示范区建设中的行为定位——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pdf
- 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pdf
- 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与应用研究——以《酒店管理原理》课程为例.pdf
- 双三角钻臂的定位控制及仿真.pdf
- 双三角钻臂直接定位自适应预测控制.pdf
- 双向电压补偿式双积分AD转换原理的研究.pdf
- 双回线无通道保护研究(一)故障分析和保护原理.pdf
- 双基站对地面干扰源定位及其平台布设研究.pdf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