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矸石有效成分的化学提取
1、相关定义
1.1、工艺衡量指标的定义与计算
天然药物提取工艺有三大指标,衡量着操作条件对天然药物提取过程的影响。 三大指标包括: 最优提取率η max,即利用溶剂提取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占总量的 百分数,衡量着药材提取过程所能达到的极限。由该动力学模型可以推导出 η max= F (T , W , B, R , t)。当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颗粒半径一定时,天然 药物提取过程中存在唯一的最优提取率η max。 最优提取时刻t max,即达到最优提取率所用的时间,衡量提取速率的快慢。 求解 dη d= 0,可得存在唯一的根t max,且t max= G (T , W , B , R)。 工艺稳定时间t A,即在最优提取率的附近持续的时间,衡量着提取工艺的 稳定性。有效时间长度越长,则提取工艺的可操作性越强,工艺稳定性越好。t A主 要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分解速度。 由于无法用数学公式显式表达各个指标与操作条件的函数关系,对模型的分 析借助于基本的数学推理和图形表达。下面介绍外界参数与最优提取率及最优提 取时刻的关系。
1.2、化感作用的定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化感作用定义 化感作用(allelopathy)一词最初是由德国科学家Mülish于1937年提出并赋予其含义 为(Rice, 1984):所有类型植物(包括微生物)之间的生物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涵 盖了抑制和促进作用。后经美国科学家Rice将其定义为”一种植物通过它产生并释放于 环境的生化物质对另一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害作用”(Rice, 1984)。中国的一些 学者认为化感作用是植物在逆境环境下,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来抑制种内外其它植 物生长以提高其自身生存竞争力(孔垂华等,2000)的现象,或是指植物通过地上部分 淋溶、根系分泌、植株残茬及气体挥发等途径释放的化学物质对下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 植物生长产生抑制的现象(喻景权等,2002;Rice,1984)。 1.2.2 化感作用途径及化感物质的研究现状 已知的化感作用途径包括:改变膜透性抑制植物养分吸收、抑制细胞分裂伸长和亚 显微结构、影响植物光合与呼吸作用、对各种酶功能和活性、对内源植物激素合成代谢、 对蛋白质合成等产生影响。在生态系统水平上化感作用可以对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对 食物链类型与系统演替和多样性等产生重要影响。什么样的物质在化感作用途径中行使 重要的任务?成了化感作用研究关注的焦点。 1986 年,Rice 将已知的具有抑制作用的化感物质归纳划分为 15 大类,其中以小分 子酚类、有机酸和内萜类化合物最为常见。迄今为止,研究所发现的化感物质几乎都是 植物的小分子次生代谢物。在认识化感作用的基础上,依照人类的价值取向利用或克服 7 化感作用是化感作用研究的价值归宿。在分子水平上,基于功能基因或基因组,通过对 化感物质的生化合成或诱导,以期达到化感作用的定向利用和控制是化感作用研究的前 沿。Bais 等(2003)在对一种从欧洲入侵到北美并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矢车 菊属杂草 Centaurea maculosa 的研究中,结合生态学、生物地理学、植物生理学、生物 化学信号传导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发现(-)-儿茶酚是 Centaurea maculos 在萌发和 幼苗生长阶段产生的一种根的分泌物,入侵到北美后,周围邻近植物对(-)-儿茶酚的 耐受力较弱。同时还发现,(-)-儿茶酚通过激活入侵地(易感)物种 Arabidopsis thaliana 根细胞活性氧(ROS)产生途径,引发 Ca2+离子信号传递体失调和基因组水平上的表达 失控,最终导致根细胞的死亡。Vivance(2004)在研究矢车菊属另一杂草种 C.diffusa 入侵时发现,C. diffusa 根分泌出了一种新天然产物 8-hydroxyquinoline。盆栽试验结果 显示,8-hydroxyquinoline 对北美入侵地试验草种生长的抑制作用要比欧洲相同草种强 30%,土壤中加入活性碳后可以消除这种影响。 1.2.3 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化感物质释放是化感作用的重要环节,植物体内的化感物质的释放方式取决于它的 化学成分的性质,释放的途径主要有4种(余东,2005)。 (1)挥发:萜类化合物是主要的挥发性化感物质,它们主要存在于樟科等26种植物 类群中(吕卫光等,2001,2002,2003),这些物质挥发到空气中或被植物直接吸收, 或随着雾、降水进入土壤根系,对其他植物或母体植物种群产生化感作用。落叶松水曲 柳混交林中落叶松a-蒎烯和a-松油醇等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他感作用会抑制水曲柳的生 长(赵福庚等,2004)。 (2)淋溶:活的植物茎、叶以及植物残体分解后产生的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