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术教育方式对学前儿童心智发展的影响的研究
1、相关定义
1.1、相关研究及概念界定
鼓雄文.心理健康,兴趣的关系旬f究[Jl.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4 第633页 卜 力 m︸ 陈儿晖主编.教育与白理辞典[21.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j首佳,夏树梅.对儿童活动兴趣的调查研究!,l].普教研究, 1 988年8月, !988(l) 兽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版辛j一,2()02年6月,第459页 面 李晖3一6岁儿童兴趣发展J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一)兴趣的相关研究及进展 1.国外关于兴趣的研究 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的影响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兴趣的本质及其对学习影响的研究,再次成为 教育心理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并且从复苏走向复兴。当前,这一课题己引起许 多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已取得许多积极的研究结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国外关于兴趣的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l)兴趣概念的研究:国 外关于兴趣的概念有三种:个人兴趣(Individual interest)、情境兴趣(situational interest)和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兴趣(Pintrieh等,1996)。Sehiefele(1992)认为, 可以将个人兴趣理解为个体相对长时间地朝向某一物体、活动或某一知识领域, 将情境兴趣理解为是由当前环境里某些条件和刺激在个体中产生的兴趣,它常 常对个体的知识和参照系统只有短暂的作用和边缘性的影响。情境兴趣也可能 具有持久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成为个人兴趣产生的基础,发展为相对持久的 个人兴趣。(2)兴趣效应研究:西方的一些学者用相关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个人 兴趣与情境兴趣对学业成绩的影响,Schiefele等人(1992)的研究表明,个人 兴趣与成就之间的相关接近30%。一些研究表明,有趣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材料 对学习成就影响很大。Fransson(1 977)的研究发现,兴趣高的被试对文章内 容会进行更多地独立思考,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Schiefele(1992)的研究显示, 兴趣高的被试比兴趣低的被试有更多的意义定向加工。de一Sousa与Oakhill (1996)研究了24名8一9岁的儿童,结果发现,兴趣水平对那些理解技能差 的儿童的测验成绩有显著的影响。(3)兴趣作用机制研究:注意与资源分配假 设、认知策略假设和动机定向假设是西方关于兴趣影响学习机制的三种解释。 Anderson(1 982)、Entwistle与Ramden(1 983)、Reynolds(1988)、Hidi(1990) 等都对兴趣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 国外关于职业兴趣的理论己发展多年,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研究个体自 身以及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信息,有助于人们进行自我评估并评估环境,在社 会环境中进行交往。这些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有关环 境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职业行为是环境或情境的函数,环境是具有决 定意义的变量,个体的行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有所变化。第二种是传统的 人本观:这种观点强调个人特点(人格),认为人格特点是联系个体和各种职业 环境的纽带。研究表明,个体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水平,这种 李晖3一6岁儿童兴趣发展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人格维度具有不同等级的相对稳定性,按其稳定性程度排序,依次为:身体变 量、能力变量、兴趣、人格变量等。第三种是综合的观点:这种观点综合了前 两种观点,认为职业行为是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函数,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全 面的。, 在职业兴趣的实际研究中,斯特朗一坎贝尔兴趣调查表(简称SVIB一SCH)、 库德职业兴趣调查表(简称KOIs)、职业评估调查表(CAI)、杰克逊职业兴趣 调查表(简称JVIs)成为使用最广泛的优秀量表,这几种量表也是当今兴趣测 量的典型代表。2 国外兴趣的研究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将兴趣当作自变量,研究兴趣对学 习的影响,一是将兴趣作为因变量,研究个人属性或其他因素对兴趣的影响。 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将兴趣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的,但近年来兴趣作为因变量的 研究引起更多研究者的重视。 总体讲,国外关于兴趣的研究己取得许多积极成果,但是它们不同程度上 都存在问题,没有重视影响兴趣发生的个性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的相 互作用,而是把二者完全割裂开,选择具有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是当前兴趣研 究的重要问题。 2.国内关于兴趣的研究 我国对学习兴趣的研究相当丰富,在阅读兴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早在 1938、1939年,我国心理学家艾伟先后两次在中央大学沙坪坝附小做了儿童阅 读兴趣的实验。随后于1943年,胡士襄、江文宣也做了关于小学中高年级阅读 兴趣的研究。_匕世纪80年代以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