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毛竹笋用林竹鞭根系吸收能力1.pdfVIP

不同年龄毛竹笋用林竹鞭根系吸收能力1.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年龄毛竹笋用林竹鞭根系吸收能力1

维普资讯 浙 江 棘 学 院 学 报 2001,I8(2):136—138 Journalofz^ angForestm,College 文章编号 :13(00—5692(2001)02.0136—03 不 同年龄毛竹笋用林竹鞭根系吸收能力 翁甫金 ,汪奎宏 ,何奇江 ,吴 蓉 t浙江省韩业科学研究 院 .浙江 杭州 3】O023) 摘要:毛竹笋用林地下鞭根 系统的吸收能力是影响竹笋产量的关键 因素之一 为充分认识毛 竹鞭根 系统吸收能力的变化规律 .达到增产增收的 目的 ,对浙江省 内较 为典型的3种毛竹笋 用林实施根 系取样 ,并采用吸附甲烯蓝 法进行根 系吸收能力的测定 结果表 明:2—4年生 毛竹根的吸收能力最强,随着年龄 的增加连渐转弱。2年生竹鞭根吸收能力较弱,尚处于生 长发育阶段 ;3—4年生鞭根根系最强壮,吸收能力最强;5~6年生竹鞭开始老化.根系吸 收能力下降 表 3拳 3 关键词 :毛竹;笋用林;根 系;吸收能力 中圈分类号 :$795.701 文献标识码:A 植物的生命活动与根系活动紧密相连。毛竹 (PhyUostachyspubescens)的根部系统结构庞大,错综 复杂 ,联系性强:其发育程度的高低 、生长势的好坏和生理活动性能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毛竹体内的 新陈代谢及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和质量 的形式。因而 ,通过实验对根系吸收进行测试 .分析吸收能力 与年龄问的关系,为毛竹笋用林培育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弄口方法 1.1 样地和样竹的选择 样地分别设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东坞里村、湖州市埭溪镇和宁渡市鄞县横街镇 .三地为浙江 省较为典型的毛竹笋用林高产区.平均立竹密度为2g50株 ·hra~,通常留 l~3度竹为母竹 .4度以 上竹在安吉几乎没有 .湖州、宁波有少量 (因此本研究没有采用 4度以上竹和鞭根)。在该样地 内, 先进行地上部分常规调查 然后随机选取生长 良好 、粗细相近 (胸径 10cm左右)和秆基人土深度近 似的竹株 ,分2年生 、4年生 、6年生竹根和 2年生 、3~4年生 、5—6年生竹鞭根取样,同一年龄重 复 3次。吸收能力测定在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实验室进行。 1.2 样本的挖掘与处理 为保证吸附测定的准确性 ,要注意样根的挖掘处理 ,避免伤根 。处理方法如下:(1)野外整块 挖取,土块的大小以保持几条完整的根系而定,根系应包在土壤中。(2)将根块置于水中浸泡 ,让土 壤 自然脱落,而后人工细心冲洗,选出的完整根系洗净,用蒸馏水浸泡后置于加盖的搪瓷盘中待测。 13 到定程序 收藕 El期:2彻 l2.】];佳 回日期:瑚 1.03-01 基盘项 目 “九 。浙江省重点资助项 目(96l102078) 作者倚舟:翦甫盒(]963一),男,浙江卫乌^,助理研究员,从事竹类培育与加工利用研究。 维普资讯 第 18卷第 2期 翁甫金等 :不 同年龄毛竹笋用林竹鞭根系吸收能力 137 (1)从搪瓷盘中取出根系,分别剪断成若干支,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切 口处涂上凡士林;(2) 按顺序浸八装有 0.0002otol-L 甲烯蓝溶液 3个烧杯中,在每个烧杯中浸 2rain,每次取 出时都要使 甲烯蓝溶液能从根上流回到原烧杯 中去。(3)从 3个烧杯 中各吸收甲烯蓝溶液 1mL,分别加到3个比 色试管中,每管各加水9mL,即稀释 l0倍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每个烧杯里甲烯蓝溶液浓度 的变化, 波长取580tim.即黄镜头 (4)用排水法测量所测标准根的体积 。 2 结果与分析 1mL甲烯蓝成单分子层时占有的面积为 1.1 。据此,由第 1杯和第2杯所被吸收的甲烯蓝毫克 数乘 以 l1m ,来确定总的吸收表面积。因此此时活动的和非活动的根系表面都达到了吸附饱和 ,而 以第 3杯被吸收的甲烯蓝毫克数乘以1111fl_2,计算 出活跃的吸收面积和总吸收面积与根系体积之比. 就得到根系的总吸收比表面积。同理,活跃吸收面积与体积之比即为活跃吸收比表面积 21 毛竹竹根吸收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