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持语言地审美风格.doc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主持语言的审美风格 1、相关定义 1.1、受众的概念 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是整个单向传播模式中 16 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信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和”评判者”。 受众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上的受众泛 指接受信息的人。根据信息传播的形态,广义概念上,受众可以看作是:第一, 内向传播,即人的自我信息活动对象;第二,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信息 传递的对象;第三,群体传播,即社会群体相互之间信息传递的对象;第四,组 织传播,即社会组织,如政党、机关、企业、军队及学校等内部信息传递的对象; 系上,大众传播,即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媒体与广播、电视、网络等电质媒 体信息的传播对象。狭义概念上的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传播过程中,一切信息 的接受者,一般来说,既包括图书报刊的读者,也包括广播的听众,还包括电视 观众及网民。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 5 版)的对受众的解释, “新闻媒体的 传播对象及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观众等”。 就目前受众研究的视野来看,受众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受众是具体传播活 动的产物。信息传播者把某些信息传送给信息的接受者,这些信息的接受者恰恰 是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变成了受众。假如没有这个传播过程,受众的概念也就不 复存在。另一方面,以宏观的层面来看,受众更是社会历史情境下的产物。受众 的不同的兴趣爱好,受众接受教育的程度,受众不同的政治态度,受众不同的宗 教信仰等等,都在影响着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还影响着受众对传播信 息的理解。同时,受众在传播活动中不是一个单纯的即时的概念,它具有更为深 远的社会和历史的内涵。根据湖南师范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蔡骐教授的研 究,自 20 世纪初叶以来,受众在国外研究者的视野里曾扮演过 8 种不同的角色, 即作为”靶子”的受众、作为个体化、差异性的受众、作为社会不同类别的受众、 作为亚文化群的受众、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受众、作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消费者 的受众、作为商品化的受众、作为解码者的受众。 但是,也有一些传播心理研究者把受众心理作为传播心理的一部分,从传受 关系的角度,把受众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体来研究。 在本篇论文当中,用来研究的”受众”是一个自然人的概念,它是狭义的、 单纯的,只要他打开电视,收看电视节目,他就符合”受众”的范围,即主持人 口中常说的”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 1.2、肌理的概念 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 滑的纹理变化。一般来说,肌理与质感含义相近。人们对肌理的感受一般是以触觉为 基础的,但由于人们对于物体的长期体验,以至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 不同。我们称它为视觉质感。所以从人的感觉角度来讲肌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 分。广义上的肌理涵盖了一切付诸视觉与触觉的客观存在。从人力的角度来讲又分为 自然肌理和创造型肌理。从人的情感角度来讲,又可分为平滑,柔软,坚硬,粗糙等 等肌理形式。 绘画的肌理是特指在绘画中,物质材料与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依据 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对物象特质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质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现 技巧创造出的一种画面的组织结构与纹理。它一方面是作为材料的表现形式而被人们 所感受,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通过作者的表达意图和审美意识使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创 造新的肌理形态。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创作方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并能 创造出丰富的外在造型形式;不同的画种,(如版画与油画)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同样 能产生不同的质感与肌理。 长期以来随着绘画的发展,肌理由于不同工具和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特征己 成为艺术家进行创作,表达各种情感和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肌理在绘画艺术中的审 美价值不可低估,它有着其它表现手法难以实现的美学特质。 1.3、与研究有关的概念 1.风格 风格是指不同时代、民族、流派或个人的文艺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 表现出的特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2004),或指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作品中所 呈现出来的线条、纹理、构成等特质,不论其主题、色彩、大小或媒材,都能辨 认出来的特征(Gardner,1970),能代表作者独特的创作标志。 构成风格的要素,包括轮廓线、阴影、图案形式、效果、色彩、表现气氛、 深度线索、特殊技法等项目(张娩琪,2000)。风格也泛指具有某特色的典型, 就绘画而言,指的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足以作为特定表现类型的代表(郭祯祥, 2001)。黄永宏和伊彬(2002)在《风格研究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方法及其 涵义的探讨》一文中将风格定义为:一种由整体直观的原则,于普遍性、相似性、 连续性、恒定性的归纳基础上,所从事的分类行为而产生的概念,其广度涉及了 时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