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当前中国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形象和主持风格——以《非常静距离》和《金星秀》为例
1、相关定义
1.1、项目评估体系的有关概念
评估就是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目标事物作出机会 和价值判断的一种认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比较分析作出全面判断的过程。 评估是各种领域内的一项基本活动,同时是信息分析许多课题研究的中心活动和 主要内容,评估是广义的。 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 [19] 就可以理解成:风险投资方为达到从投入到退出获得 超额资本回报的目的,运用特有的指标和方法,对目标企业作出投资机会选择和 股权价值认定的一系列活动。 本评估体系的构成要素: 评估主体:风险投资公司 评估容体:风险投资项目(有未来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 评估方法:对客体作全面的投资机会和风险性的审查 评估指标:将对项目的评估判断分成不同方面,用分层次的有可比性有典型 意义的指标表示。 评估标准: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因投资者的投资意图和自身降低风险的 能力不同而在项目的取舍上有很大区别;这里不讨论最佳或有针对性的标准,只讨 论一般情况下的标准。 内容结构:该评估体系分两个部分,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程序,风险投资项目 评估指标体系 设计原则:信息的最优化管理原则。 14
1.2、概念性比较
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首先要重视概念定义的表述,教材所表述的概念必 须准确而严密,具有科学性 只有科学的地理概念,才能准确反映出地理事物的本质 属性和特征,才能引导学生建构合理的地理概念体系 两本教科书中同样的概念有环境与湿地的概念 附加了示意图 我国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教材中的环境概念 环境是只相对并相关与某中心事 物的周围事物 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法ǐ更明确而具体的指出: 本法所称环境是 指:大气 水 土地 矿藏 森林 草原 野生动物 水生生物 名胜古迹 风景游 览区 温泉 疗养区 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湿地概念如下: 韩国高中地理环境科学教科书中环境概念:目前地球除了人类以外有很多生物和 植物,这种生物由太阳 空气 陆地 海洋 道路 建筑物等要素围在一起 特别是 围绕法律制度,比如有社会制度和文化也包括在环境之内 湿地概念: 一年四季或常年被水覆盖的土地称为湿地 包括海岸,内陆的沼泽 泥沼,河流的洪积扇 表明韩国高中地理环境科学教科书中概念中附加了注重学生对实际应用的能力; 我国高中地理环境保护教材中注重地理知识的系统性,附加了示意图更加通俗易懂 1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相关定义
定义 2.1(属性值信息熵) 设数据集为 S ,系统有 C1, C 2 , , C n 共n 类,设属性V 具 有i个不同值{ } v1, v2, ,vi ,属性值v i 在 S 的出现次数记为v i ,属于第 j 类的实例个数记 为v ij ,则属性值v i 的信息熵为: ()ln() 1 ij n j Svi ∑pij p = =? (2.1) 其中, i ij ij v v p = 是指在V 上具有属性值v i 的样本属于类C i 的概率. 当vi = v ij 时, S(vi) =0 . 由定义 2.1 得,如果某个属性值的样本属于同一类别,则此属性值信息熵S ( vi ) 为 0, 即该属性值能完全确定类别,如果属性值信息熵越小,则该属性值对类别的决定作用越 大。 定义 2.2(距离) 设 X ,Y 为任意两个样本, X 与Y 相同属性值为v1, v2, ,v n , X 与Y 的距离定义如下: (,)1() 1 ∑ = = n i dYXnSvi (2.2) 由定义 2.2 可知, X 与Y 的距离为任意两个样本间相同属性值的平均信息熵,通过 两样本间相同属性值中的重要属性值,此距离有效度量了两个样本间的相似程度。当 X 与Y 相同属性值中信息熵小的属性值越多,平均信息熵越小,则两个样本的相似程度越 高。 定义 2.3(类可信度) 设C i 代表类别,Y 为待测样本,X i 为近邻中属于C i 类的样 本,N 为近邻样本总数,N i 为近邻样本属于C i 类的样本个数。称T( Ci, Y ) 为Y 对C i 的 类可信度,计算公式如下: ∑ = =?× Ni i i i i T(Ci,Y)NNNN1 1d(Y, X ) (2.3) 其中 ∑ = Ni i i i dYX 1N 1(, ) 为Y 与C i 类的平均距离。如果T( Ci, Y ) 越小,Y 属于C i 类的可信 9 - - 度越高。公式(2.3)对Y 的判断不仅基于近邻样本中属于C i 类的个数,更重要的是基 于Y 与类C i 的平均距离。 公式(2.3)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待测样本与各类的平均距离。如果平均距离越小, Y 判别为C i 类的可能性越大;第二,各类的近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