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地理论及适用.doc

  1. 1、本文档共2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物权变动区分原则的理论及适用 1、相关定义 1.1、早期的适用技术概念 国外很早就有学者指出,”适用技术”是继历史上的”技术无政府主义”、”技 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之后的最完善且最有前途的第四种技术哲学 [6] 。 这种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说明国外学者是非常重视适用技术理论研究的。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适用技术已越来越体现着技术和经济、社会及自然之间的本 质关系,体现着技术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向,成为支持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7] 。 事实上,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适用技术理论在世界很多国特别是在一些 发展中国家里,逐渐引起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经多次召 开了以适用技术为主题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专业性学术刊物《适用技术》杂志早 在 1977 年就已创刊,许多国家也陆续出版和发表了很多有关适用技术的学术专 著和论文。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墨西哥、加 纳、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突尼斯等许多国家还建立了各种形式的适用技术的 研究中心或机构。总之,适用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 来已成为国内外技术哲学、技术论和技术创新研究的新的”热点”之一。 [4]康荣平.适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N].人民日报,1989-2-3(6). [5]许志晋.支撑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适用技术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4:33—36. [6][加]A 德伦什.四种技术哲学[J].科学和哲学,1988,3:6—13. [7][美]希拉 贾撒诺夫等.科学技术论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39. 4 然而,也应该看到,适用技术这一技术哲学、技术论和技术创新研究中的重 要研究课题,却一直没有得到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许多问题上国内外 仍然是众所纷纭,远没有达成共识 [8] 。特别是,人们对适用技术这个重要概念的 界定和理解就存在很大的分歧,在认识上还是比较混乱的。比如,在国外,有人 认为所谓的适用技术就是”中间技术” [9] ;有人认为它是”替换技术”或”软技 术” [10] ;还有人认为它是”在特定人类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下能够满足人们的基 本需要的技术” [11] ;也有人认为,适用技术是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 类最美好的共同愿望并符合本国或本地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最优技术” [12] 。 与此类似,在国内,关于适用技术概念的理解和界定也是多种多样、很不统一的, 例如,有人认为适用技术是”符合本国的国情的技术”;有人认为它是”能够带 来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技术”;也有人认为它是”技术应用时自身所规定和要求的 各种条件与实际应用时环境所提供的具体条件相互吻合的技术”;还有人认为它 是”为实现和达到社会发展整体目标的社会成本最小的技术”;等等。当然,也 还有不少人对适用技术理论并不认同,甚至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主要是认为: “(1)它是以否定和反对现代科技发展为前提的,是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对立物 而存在的;(2)它是反对人类社会自觉干预和改造自然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保 守理论;(3)以技术的适用性作为技术开发和选择的评价标准和尺度,必然要束 缚发展中国家的潜力的挖掘和发挥,会阻碍其发展目标的充分实现” [13] 。由上述 可见,在适用技术概念的理解、认识和界定上,国内外都还有着很大的差异、分 歧和混乱,甚至还是对立的。这不能不说适用技术理论目前还处在形成和演进的 过程中,尤其是适用技术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当然,对于上述这种在适用技术概念的理解、认识和界定上存在着许多分歧 和混乱的情况,我们认为这应当是正常的、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实上,人们由于 各自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认识适用技术时所采取的认 识角度、所依据的理论框架也都不尽相同,因而他们在理解、认识、界定和使用 适用技术这一概念时也会不尽一致,存在着许多的分歧,这也就是一个正常的现 象了。然而,要想对适用技术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这种在概念上特别 是在一些基本概念上的认识混乱的状况是不应该长期存在的,必须应该界定和使 用相对一致和比较清晰准确的概念,在基本概念上要达成一定的共识,奠定好理 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此,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首先确定一个相对一致的认识视 角或分析框架,从而给适用技术下一个相对统一的符合时代特征的一般定义。 1.2、立功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乃是解决法律问题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限定严格的专门 概念,我们便不能清楚地和理性地思考法律问题。” 14 立功的概念是立功制度基础 理论中的最核心的概念,是立功制度基础理论研究的起点。 学界对于立功的概念一直存在争议,其重要原因就是对立功制度的外延认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