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隋炀帝的乐府诗
1、相关定义
1.1、乐府的发展沿革及”新乐府”概念的提
一、乐府的发展沿革及”新乐府”概念的提出一、乐府的发展沿革及”新乐府”概念的提出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乐府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相融 合的产物。那么乐府诗究竟起源于何时,又是如何产生的?这必然是对乐府文学进行 研究的首要问题。只有在明确研究乐府诗的发展沿革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对”新乐 府”加以区分及界定,从而研究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一)乐府的发展沿革 乐府的起源 说到乐府的起源,应该明确几个问题。一是乐府之制,由来已久。二是乐府之名, 始见于汉。三是乐府作为官署,在汉武帝之前己经存在。四是乐府这一官署得到充分 重视,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致令后世以乐府这一官署名称同时指代诗歌,这一过程在 汉武帝时期已经打下基础且得以基本完成。关于前两个问题,萧涤非先生曾明确指出: “乐府之制,其来已久。殷有警宗,周有大司乐,秦有太乐令、太乐巫,皆掌乐之观 也。然乐府之名,始见于汉。”〔,”,关于第三个问题,可以看下面的记载。顾亭林曰: “乐府是官署之名。其官有令,有音监,有游檄。”《史记 乐书》曰:”高祖崩,令 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孝惠、孝文、孝景无所增更。于乐府习常肄旧而己。”〔2〕《汉 书 礼乐志》曰:”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j]这些记载证明,在汉 武帝之前,乐府作为官署已经存在了。关于第四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下面的几段记载。 《汉书 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 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试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 之调,作十几章之歌。”颜师古注:”乐府之名盖始于此,哀帝时罢之。”〔.1]《艺文志》 亦曰:”自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5了从这些记载里看,乐府在汉武帝得到充分重视。 《汉书 食货志》曰”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祠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 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煽户而知天下。”仁司《续汉书 律历志》:”而 元帝时,郎中京房知五声之音,六十律之数,上使太子太傅韦玄成、谏议大夫章,杂 !〕萧涤非.魏晋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5 [z1[汉〕司马迁撰.史记(卷三十四)〔M」一比京:中华「弓局,1959:1 177 3,〔汉」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j.北京:中华书局,1962:10哪. ,扭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卷七)〔Ml.上海:复日_大学出版社2006.365 5{〔汉」班固撰,颜师古注.汉}弓仁川.北京:,一户华伟局,1962:1756. 16][汉l班I「,、l撰,颜师古泪.汉I亏队[]一l七京:r户华书):劝,19〔52:112:3.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试问房于乐府。”〔〕这些记载则说明着乐府的功能与其所指的转化。 通观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汉初就有乐府;乐府曾经是古代官署的名称,即朝廷 音乐机构,是一个制音度曲的机关,就如同唐代的教坊、宋代的大晨府一样。乐府与 音乐有着不解的渊源,音乐可以看作是乐府产生之因。原本乐府的职责就在于采取民 间歌谣以及文人诗赋,再配上郊庙朝宴的乐曲,加之管弦丝竹,形成曲调。乐府诗源 于采诗这一政治制度,其本身系采诗所得并通过其乐调的特点和乐工传习的持续性而 保存下来。乐府由官署名称转而为兼指诗歌种类,系在汉武帝时得以完成。”故论乐 府文学者,宜以武帝立乐府为第一页也。”〔2, 2.乐府的发展演变 如前所述,汉武帝时乐府得到了前所未有之发展,创作成就斐然可观。然而,到 了哀帝时,由于乐府人员遭到罢遣,其中有一部分人虽仍操旧业,也只能辗转于民间。 加之民间歌谣失去了其原有的政治上的凭借,极少被政府采集,乐府悄然衰落。东汉 初年,乐府又得到恢复,且规模较为宏大。不但采诗的作法仍然保留着,许多文人的 拟作也随之兴盛起来,成果日渐繁多。 魏晋时期,乐府制度虽依旧保存,但由于汉末战乱和分裂,乐府官署的采诗制度 己然不存在了。民间的诗歌也就无缘进入乐府了。正如萧涤非先生所说:”魏晋而下, 代有乐府之制,不乏识乐之人,或改用前调,或自度新曲,或因声而作歌,或因歌而 造声,然其内容,大率不过食举上寿之文,大会行礼之节,歌功颂德之什,娱心悦耳 之音,于民间乐府,具网焉不采,竟千载而一辙。是以孤儿寡妇之哭声,沧浪黄泉之 叹息,无所闻焉。”〔3〕不过,这只是从总体而言,不排除与卓苹绝特出此范围之外者。 即如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和蔡淡为代表的诗人们,就在创作中,从前代乐府诗汲取营 养,从而将文人乐府诗创作带入了全面成熟的时期。钱志熙曾经这样评价文人乐府诗: “建安诗歌高潮过去之后,魏晋之际的诗坛上,拟古的风气逐渐流行开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盗窃罪中地扒窃行为.doc
- 论盗窃罪地秘密性.doc
- 论直拳在散打实战中地作用.doc
- 论知识型员工地绩效考核.doc
- 论祁寯藻地写景咏物诗.doc
- 论离婚后不动产地分割.doc
- 论离婚地法律后果.doc
- 论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地界定与分割.doc
- 论种族歧视地起源和发展.doc
- 论科学纪录片地传播价值.doc
- 长租公寓市场2025年运营模式与盈利前景的共享经济模式创新路径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科技企业专利运营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电商加拿大用户购物偏好调研报告.docx
- 2025年能源互联网发展态势与新型运营模式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氢能源在重型工程车辆替代传统能源的市场前景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特色康养小镇社区教育与培训体系建设建议书.docx
- 元宇宙赋能2025年影视产业的创新传播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评估报告.docx
- 2智能家居2025年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生物科技临床试验案例精选与效率优化路径创新.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