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文史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宕昌文史资料

走宕昌 看扶贫——不屈不挠觅富路 张红霞 摄影:孙书诚 全省扶贫看陇南,陇南扶贫看宕昌。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宕昌可以说是一个贫困的缩影。近日,记者走访了宕昌,所见所闻,深切感受到了宕昌县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10余年坚持不懈改天换地,征山战水,立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不屈不挠精神。 宕昌地处全省目前最贫困的“七县一片”中心地带。来到宕昌,满目贫瘠陡峭的坡地,抬头掉帽的连绵高山,坎坷狭窄的山区公路。……下半县与武都接壤处夏收已经开镰,与岷县接壤处的上半县还是春小麦拔节之时,这个由岷县、舟曲、武都三个贫困县的“边角废料”组成的特殊区域,1954年才正式建县,境内“七山二水一分田”,旱、涝、洪、雹等自然灾害几乎年年发生,以致“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当地曾流传着“三天无雨人发愁,一场急雨泥石流,遇到饥荒逼人走,离开讨饭没活路”的顺口溜。农民长期“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活十分困难。 天是恶劣的天,地是瘠薄的地。县上的同志说,全县一般年景受灾都在10万亩以上,县委、县政府每年都要都要花大量精力安置灾民,帮助群众生产自救。加之全县文盲率高达67%,劳动力素质低,社会基础设施滞后,造成该县异常贫困,社会经济发展迟缓。 宕昌的贫困引起国家和省、地领导的高度重视。记者了解到,宕昌自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扶贫的贫困县以来,国家计委、省计委、省经贸委、省扶贫办、省总工会等单位从各方面给予了大办支持。说起帮扶,宕昌人总是满怀深情,滔滔不绝地诉说着郭琨副省长和省政协韩正卿副主席对宕昌人民的厚爱和关心。 曾为长征红军提供休养补给的宕昌人并没有甘于贫穷。县委、县政府带领群众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战天斗地,大规模扶贫开发,走出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实施科技兴农、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大搞劳务输出和移民等6条符合宕昌实际的脱贫之路,使扶贫工作由“救济型”各“开发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尤其是近几年来,宕昌县在“内抓扶贫开发,外抓劳务移民,稳定解决群众温饱”的新思路指导下,不断夯实生产基础,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减轻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培植壮大了地方财源,贫困问题明显缓解。全县农村贫困面由1985年的75.8%缩小到1996年的43.87%,社会各项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当地干部群众付出的难以想象的艰辛。全县立体气候的立体农业不能用一个模式来指导,县上就因地制宜,对中南部河谷川坝区、东北部草原区,半山干旱区和高寒阴湿山区进行分类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路子,分步实现脱贫目标。县上对扶贫项目实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一包到底,每年还从县乡抽调200多名干部进村抓点,负责20个村的脱贫工作。近两年,在财政困难、工资欠发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仍坚持上山下沟,奋战在扶贫第一线。 现在,扶贫开发已成为宕昌人民的共同行动。人均不到半亩地的秦峪乡羊古堆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干字当头苦为先,乱石窝里造良田,成为全县双文明建设示范村。“羊古堆精神”也在陇南山区广为传播和学习。土地贫瘠、灾害频繁、资源缺乏、穷出了名的车拉乡车拉河村,1993年人均纯收入仅93元,人均占有粮191公斤,贫困面高达86.3%。从1994年起,在县委书纪袁怀贵等领导的帮扶下,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和第三产业,苦干三年摘掉了穷帽子。这个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12元,人均占有粮553公斤,一半以上的农户告别茅草屋,住进了新瓦房。 十年扶贫,使宕昌的经济基础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迈向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县委书记袁怀贵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西进为主的移民大军、以南下贩运药材为主的经商大军、遍布全国的劳务大军和县内开发建设大军。” 可以说,这四支大军支撑起了宕昌新的经济格局,为本世纪内整体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 战山斗水变天地 张红霞 杨文选 摄影:孙书诚 “山青水秀好风光,山大沟深苦地方”,“山是石头山,地是卧牛田”,这是对宕昌县情的生动概括。这个拥有495万亩土地面积的县,仅有45万亩耕地,近90%的耕地还在高山。这里水土流失严重,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这儿显得十分宝贵。在宕昌采访,竟然还听见偷土偷地的现象。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宕昌县历届决策者始终把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放在扶贫工作首位,紧抓“长治长防”机遇。带领和组织群众兴水整地造林,连片治理,综合开发,使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仅在“八五”期间,就发展水浇地4万亩,兴修水平梯田5万亩,改造低产田10万亩,恢复水毁耕地1万亩。来到秦岭乡羊古堆村,只见乱石坡上层层高耸的梯田石坎斜面比梯田面积还大,株株地埂花椒叶茂果繁。村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这个过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