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协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协商-四川师范大学学报.PDF

第41卷第2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1,No.2 2014年3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tch,2014 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概念的探讨 ———以不同语境下的用法为核心的考察 郑  文  睿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成都 610071;西南政法大学 民商法学院,重庆400031)     摘要:“社会协商”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中属于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在规范性文件的使用上也存在对 其内涵与外延不同的表述,由此导致了理解与交流的困难。 为更好地理解“社会协商”,可能的路径之一就是考察 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分析现有14 个政策性文件中“社会协商”的五种不同用法,偏重“社会”意味的三种用 法,即将“社会协商”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作为社会治理的方式之一、作为民主监督的方式之一,都有待 上升到法律层面予以调整,并都有值得进一步制度化的努力空间。 关键词:政策性文件;社会协商;政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2⁃0031⁃08     哈特曾质疑以下定义的方法研究不确定概念:“为什么这种思考通常都以探究法律定义的方式表现出 [1]14 来? 为什么已知的定义都贡献甚微以至于不能解决这种持久的难题和困惑?” 目前学界对我国“社会协 商”的基本问题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包括但不限于对“社会协商”的基本定义、内涵外延等,很难用现有的政 策性文件和理论研究成果来准确界定“社会协商”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这使“社会协商”本身在理论上还很 不成熟,也影响了“社会协商”的法律化及制度化进程。 一  问题的缘起:对“社会协商”概念缺乏统一认识源于多语境的使用 “社会协商”在法的渊源中存在效力等级较低的问题,对其的适用尚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而基本被 规定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规范性文件中等。 检索现行实证法中带有“社会协商”字 样的内容,截至2012年7月暂时有 14个(详见表1)。 虽然检索结果只有 14个,但“社会协商”(法律)制度 在这些政策性文件中却存在着不同的用法,这些用法亦证明了对“社会协商”的基本定义认识的不同。 由此 导致不同的研究者形成了自己心目中所界定的不同定义,相互之间持有不同理解,使得各自基于所下定义而 构建的“社会协商”法律制度与体系成为备受攻击与批判的对象,无法形成理解与共识。 分析表1的具体条文内容,可以明晰“社会协商”一词至少能被应用到5种语境中。 第一,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式之一。 具体的标志为“社会协商”一词基本被置于政策性文件中“政治 体制改革”字样的标题之下。 表1中序号为1、2、3、9共计4个政策性文件使用该用法。 提到政治体制改革, 就意味着不能动摇现有政治基本制度与格局,而只是进行领导体制、权力配置、政府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法 制建设和其他等等改革,其中,还包括“社会协商”制度的构建。 这种用法更加注重“社会”二字,要求坚持社 收稿日期:2013⁃08⁃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社会协商’的理论体系和法律建构研究”(编号:11AZD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郑文睿(1985—),男,黑龙江大庆人,法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与四川省 社会科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企业公司法。 3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仅仅是对社会的政治体制进行修补、改动、变革。 表1.北大法宝———中国法律检索系统中的全文包含“社会协商”字样的搜索结果表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