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巡仓御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史研究專刊》第十四期 明代的巡倉御史 107 2003 年 8 月 107~142 頁 明代的巡倉御史 連啟元* 一、前言 都察院,即元代御史臺所改制。明太祖於吳元年(西元 1367) 即設置御史臺及各道按察司,都察院十三道監察御史及提刑按察 1 司,均稱為「風憲衙門」,以肅政、飭法為職責。 都察院的職權, 除了專職糾劾百官,辯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應不法之事,而各道 監察御史若遇刑名案件,則依照各道分送發落。另有差委監察御史 2 出巡、追問、審理、刷卷等事務。 因此,監察御史職權以訴訟刑名、 糾核百官為要,另有出巡、追問、審理、刷卷等職責。巡按御史回 道之後,需將出巡、審理、糾劾官員等內容開列造冊,以備都察院 考察,有時甚至成為皇帝決策的重要依據。3 明初的地方按察司職專而權重,爾後專差御史的出現,更相對 侵奪按察司的職權。據陸容所言: (國初)其時御史建員未廣,有事則奉命而出,事竣即還, 巡按亦未有專官。故按察之官,職專而權重,今分巡官各有 印章,此可見矣。其後分遣御史巡按外藩,按察之體事,由 是始輕。 4 *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生 1 明.李東陽等敕撰、申時行等重修,《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 年 7 月,據明萬曆十五年司禮監刊本景印),卷209 ,〈都察院一.風憲總例〉, 頁 1 下。 2 明.不著撰人,《諸司職掌》(《玄覽堂叢書》初輯,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1 年 8 月臺初版,據明刊本景印),卷7 ,〈都察院〉,頁1 上。 3 巨煥武,〈明代巡按某處御史與巡按御史〉,《中山學術文化集刊》,3 期, 1969 年 3 月,頁 345~362 。 4 明.陸容,《菽園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5 月第 1版),卷10 ,頁126 。 108 明史研究專刊 第十四期 監察御史的主要職權,原以巡按各地來監察百官,但是隨著事權的 繁劇與都察院御史員額的增加,御史權責開始產生「專職化」的現 象,漸有專差御史的出現。由於御史的專職化,除了原本十三道巡 按御史之外,另有刷卷、巡京營、印馬、屯田、清軍、巡鹽、巡倉、 5 巡關、巡江、巡城等諸項專差, 而這些專差御史皆須依照年資考滿 6 先後差遣。 專差御史又依其職務性質的繁簡不同,而區分為大、中、 小等差。專差御史出巡時亦領有印信。成化十七年( 1481)規定, 凡奏差各道御史及清軍、刷卷、巡江、管屯、巡倉等項,各給予印 7 信,並差人給付,事完復命進繳。 不過,這些專差御史既共同領有 巡按某處之印信,卻也容易造成印銜與職銜的混淆。8 巡倉御史,或稱為「巡視倉場御史」,有時冠以巡察地區則為「京 倉御史」、「南京巡倉御史」、「鳳陽巡倉御史」等別稱,而其職務簡 稱為「倉差」。巡倉御史屬於中差性質的專差職務,倉差為每歲一代, 為倉儲管理制度下的一環,主要職責在於查驗錢糧、禁革倉場弊端 等事。 倉儲之設置在於儲粟,因管理方式的不同,則有官倉、民倉之 9 別,以功能類別而言,則有贍軍與賑民兩種, 為免侵占挪用之弊, 洪武時期即遣監察御史巡視各地倉廒。京師、通州二地為京師的內、 外倉,其地位尤為重要,所屬管糧官員亦多,以通州倉為例,大運 西倉有副使十二員,大運中倉有副使六員,大運南倉有副使四員, 總計共有副使二十二員經收倉糧。明代最早建置京倉,是於洪武十 四年(1381),在南京營建軍伍、官舍,並令建倉儲蓄以便支給在京 5 《大明會典》,卷210 ,〈都察院二.奏請差點〉,頁1 上~13 下。 6 清.張廷玉等,《明史》(臺北:鼎文書局,1978 年 10 月再版),卷75 ,〈職官 志四〉,頁 1834 。 7 《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