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多收了三五斗 》谈叶圣陶(苏教).docxVIP

【素材】《多收了三五斗 》谈叶圣陶(苏教).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素材】《多收了三五斗 》谈叶圣陶(苏教)

《多收了三五斗》文坛上的多面手——叶圣陶在新文学运动中,叶圣陶是我国的早期新诗人、新型童话的奠基者,第一批创作了话剧与歌剧的剧作家,是散文家与小说家。他是文坛上的一位多面手。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寓居虹口时期,正是作品质量登上高峰的时期。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诞生于1928年,连载于《教育杂志》。当时这份杂志的实际编辑人是周予同,主张要有连载小说。据叶老后来回忆说:“因我有点教育界的经历、感受,于是答应下来,被逼上马。大约七八天写一个段落,以‘教育文艺’名目,连载12期。从1928年1月动手,11月15日作毕。”他在《作者自记》中说:“每一个人物,我都用严正的态度如实地写,不敢存在着玩弄的心思。”因而这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这十余年间的中国社会生活,成了这一历史时期的一面镜子。在《倪焕之》出版以前,我国虽然也有一些名为长篇,实为中篇的新作品,在读者中影响不大。《倪焕之》问世以后,我国现代文坛才有了真正意义的长篇小说。当时有人说,这部小说“可作‘五四’前后至最近十余年来的思想史读”。茅盾则称誉这部作品做的是“扛鼎的工作”。解放前,《倪焕之》单行本曾经再版过12次,解放后又印行多次。在这段期间,他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夜》发表于1927年10月《小说月报》,是当时反映“四·一二”事变的第一篇文艺作品。《多收了三五斗》于1933年7月登载于《文学》创刊号。半个世纪来,它一直被选为语文教材。小说选用了丰收成灾的现实生活题材,从中掘出深含的思想。他曾经说:“我想写的是那些‘戴旧毡帽的农民’的群像,……当时的农民曾经陷入那样的绝境。”这篇短篇后来被鲁迅与茅盾编入中国现代作家短篇小说集《草鞋脚》(该书由伊罗生译成英文,于1974年在美国出版)。也是在这段时期,他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还有散文集《未厌居习作》。郁达夫曾经说过:“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的作品最为适当。”阿英认为,“叶圣陶的散文,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的诗”。  叶圣陶先生是五四以来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早在1921年1月1日,他就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了“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叶老在文学中涉及的面很广,早年喜读外国小说,写过一些新诗,为早期新诗集《雪朝》中的作者之一;后来才致力于小说和散文的创作,有短篇小说《隔膜》、《火灾》、《线下》、《城中》等,散文集《未厌居习作》、《脚步集》等。其中,短篇小说《隔膜》、《多收了三五斗》,长篇小说《倪焕之》等已成了他的代表作。他的散文《苏州园林》则被收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中。  叶老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当过教员,著名诗人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等都是他的学生。他在编《小说月报》、《中学生》等杂志时,还曾提携过许多当时尚未知名的青年和学生。例如何为的第一篇文学作品《路》,便是通过叶老之手而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的。提起此事,何为至今仍感慨不已。戴望舒的《雨巷》一诗最初也是得到叶老的审阅和赏识才得以发表,从此戴望舒声誉鹊起,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成为诗坛上的著名诗人。即使在建国以后,他仍不断提携和发现有成就的文学青年,如王愿坚的短篇小说《普通劳动者》,便是经过他的分析和评论,才为人们所认识并因此而闻名于世的。  不仅如此,叶老还是我国新文学中最早写童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开拓了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园地。我们不提童话则已,如要提现代童话的发迹,便非得从他写起。  叶老在文坛上的人品是公认的,郭风、臧克家等作家提到他,都带有尊敬的语气。他为人质朴诚恳,十分厚道,从不夸夸其谈,弄虚作假。朱自清与他相处共事多年,终于发现他是沉默的。然而他也有激愤的时候,如1925年5月30日英帝国主义无辜枪杀我国同胞,就燃起了他满腔的怒火,义愤填膺,令人感佩。  笔者对叶老是钦佩已久的,10年前去他家拜访,当时他端坐窗前,当他的长子叶至善把我介绍给他说:“这是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的孙琴安,特来看您来了。”他立刻与我握手,连连说道:“谢谢!谢谢!”  我知他是苏州人,却能说一口十分纯正的普通话,并无异地口音,也许是他多年从事教育、长期居住北京的缘故吧。那年他已90余岁,然头脑清楚,穿戴整洁,皮肤白晰,显然与儿孙辈的悉心照料有关。那时他家四代同堂,家庭气氛非常融洽,这是每一个踏进他家门的人都能感觉到的。  据臧克家先生告诉我,叶老的旧体诗也写得相当好,特别是朱自清去世后他所写的一首悼念词,尤其好。后来我特找来一读,果然情辞哀切,不同凡响。后来我又读他的书法作品,也是端庄凝重,自成一家。真所谓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