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8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代科技教育和文化
专题8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代科技教育和文化
题专题8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现代科技教育和化
2010考纲程标准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中国近代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大众传媒的发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的巨大变化。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化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列举新中国成立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重点
难点本重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科技教育和化成就
本难点: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变化与科技教育和化发展的因素
教法
教具讲述法、讨论法等。新标历史(必修)、《系统集成#8226;历史》二轮总复习学生用书、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考点梳理】
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一、动荡变化中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变化的表现:衣、食、住、习俗
(1)衣: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辛亥革命后,中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
(2)食:1)传统饮食——中餐:南方饮食:米饭、海鲜;北方饮食:面食、肉类;满汉全席;中餐的八大菜系。2)变化——西餐: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的出现
(3)住:特点: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
(4)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和婚丧礼俗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明。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
食简单 丰富 “菜篮子工程”
衣朴素五彩缤纷,款式色彩多样
住拥挤追求舒适:199“安居工程”
习俗节约风尚兴盛休闲娱乐多样
原因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影响近代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影响;
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
四、影响我国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因素:新中国处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的进行;党和政府把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从吃、穿、住等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考点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中国近代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铁路和公路
轮船运输: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垄断了中国的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业的发展,逐渐萎缩。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铁路交通:清末: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民国:进展缓慢;新中国: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x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公路交通: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等大城市出现,筑路技术也传入;民国时期,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汽车制造厂、公路网、公路大桥、城市环线、轨道交通等)
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1949年有2条民航线;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报在中国:19世纪70年代,丹麦在上海建立一个电报机房;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台湾架设;20世纪初,上海建立无线电报局。
2、电话在中国
时间成就
187 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19世纪80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电话局。
20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中国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复习学案(人教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1.2 成事需自信教案(苏教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4.1 多样的情趣 多彩的生活教案(苏教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4.2 追求高雅情趣练习题(鲁教版附答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5.1矫治不良行为教案(苏教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成长中的我测试题(教科版带答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7.2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练习题(鲁教版有答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8.2 为自己设置一道“防火墙”教案(苏教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8.2一诺千金教案(苏教版).doc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8.2一诺千金课时练习题(苏教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