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起源/历史
质量奖的诞生
TQM 的应用范围
方案/方法
与IT管理的关联
相互参照/联系
起源/历史
EFQM 的应用范围
描述和核心示意图
RADAR逻辑
如何进行自我评估
与IT管理的关联
潜在的局限性
链接及参考文献
起源/历史
描述及核心示意图
方案/方法
优势和劣势
链接及参考文献
起源/历史
方案/方法
相互参照/联系
起源/历史
方案/方法
ISMS的规划
资产识别
执行阶段
优势和劣势
起源/历史
优点
方案/方法
相互参照/联系
起源/历史
描述和核心示意图
CMMI 中使用的模型部件/编排约定
SCAMPI评价方案
优势和劣势
起源/历史
1.1.1 质量管理的悠久历史
质量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质量控制的印记可以追溯到金字
塔的建造。荷兰历史上较近的一个质量控制和检查的例子是荷兰同业公
会。伦勃朗的名画“De Staalmeesters”(“Staalmeesters”在英语中的意思大
致是“公会师傅”)实际上是几个质量检查员的肖像画,之所以把
Staalmeesters叫做质量检查员,是因为他们会用一把铁钳把一小块铅固
定在通过了检验的织物上。
1.1.2 检验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发展使得工业品的数量不断增长,这催生
了对质量控制的新方法和新技巧的需求。诸如设计合理的导板、夹具和
测量系统这样的工具保证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这种标准化主要是由19
世纪初美国的军备产业所引发的。质量检验员的职能此时已经出现。这
一专家角色强化了人们这样一个观念,即产品的检验由一个人完成更有
效率。今天,产品的评价不再用肉眼来完成,而要用到更为可靠的测量
系统。
1.1.3 统计质量控制
在生产流程变得更为复杂、批量生产日益重要的时候,对统一性和
标准化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给了发展统计质量控制最初的推动力。
1924年,贝尔电话实验室研究了怎样制造产品可以用最少量的检验
信息获得最大量的质量信息。
这就是今天人们有关统计质量控制知识的基础,特别是在流程控制
和取样方面更是如此。
用来控制产品质量的技巧基本上是静态的,主要围绕着追踪制造过
程中的问题来进行。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一个新发展:质量保证。
1.1.4 质量保证
跟踪问题以及检查并且控制制造过程已经不足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了,其他学科和管理必须发挥作用。虽然质量保证主要同ISO 9000质量
标准有关,一些其他的要素也值得我们注意。
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的主要倡导者是约瑟夫·M.朱兰。1951年,朱
兰认为人们应该在可以避免的质量成本和不可避免的质量成本之间做出
区分。有史以来第一次,经理们意识到在制造过程初期做出的决定对可
能在制造过程后期或者在服务过程中才出现的质量成本的水平具有深远
的影响。这些思想导致了全面质量控制这一概念的出现。
全面质量控制:费根鲍姆提出了这一概念,他声称需要满足高质量
要求的产品不应该在孤立的制造环境下生产。质量开始于设计,结束于
对客户的服务。密切的合作对防止未来的错误是必不可少的。费根鲍
姆、戴明1以及朱兰都相信管理层要对系统的正常运作负责。
可靠性工程:航天技术和电子学的出现使美国国防部拟订了一个可
靠性计划,该计划主要关注的是产品性能随时间的变化。
质量奖的诞生
1.1.5 质量奖的诞生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工业被摧毁殆尽。
仍旧在生产的产品都是便宜的劣等货。因此,日本人决定要尽可能多地
吸收同盟国成功的制造工艺和管理方法。麦克阿瑟鼓励他们在这方面做
出的努力,还邀请像戴明这样的专家到日本访问指导。戴明作为取样技
术的顾问在1947年和1950年访问了日本,他在统计质量控制方面对日本
经理进行了培训。尽管戴明关于质量的思想在他的祖国受欢迎的程度相
当有限,但日本公司却很快接受了戴明的思想并对它们进行了改造,以
便适应日本人的工作方式。
为了鼓励组织在统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控制方面做出卓越的研究,
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会(JUSE)在1951年设立了戴明奖。该奖以戴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