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的传播生态的变化
传统的公关范式所
本文主要采用
理,通过对他人研
案例分析的办法,
行跟踪观察和分析
深度访谈也作为一
技术传播的资深公
加强,
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使得互联网成为一张真正的网,连接起每一个传播者和接
受者。传统的营销公关方式和Webl.0条件下单向传播的网络公关都已经滞后于
这种新型传播生态的发展,传统公关的许多功能和手段都在趋向没落。甚至有
人发出“2.O时代,公关的垂危时刻还是黄金时光这样的疑问。传统公关那
种发布会+新闻稿的传播方式在新型的传播生态下效力递减,在网状结构的自
媒体时代,“你无法控制内容,你无法控制时间,你无法控制信息的视觉形象,
你甚至不能肯定你的信息是否被传达了。[3]公关行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
复杂的传播环境,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传统公关的传播方式在这个多中心且
多变动的环境中已经式微。如果企业和公关从业人员不能顺势而动、仍然固守
着那套死板的运作方式,则极有可能被未曾料想过的巨大危机打得措手不及。
与传统媒体所制造的言正辞严的舆论危机不同,博客危机更像一场没有硝
烟的战争:这些个人式的批评、似乎无足轻重的抱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言论
的累积,最终可能转变成一颗毁灭企业的重磅危机炸弹。
2005年8月,一位名叫Jeff
JarviS的美国消费者因使用戴尔电脑出现问
题后与戴尔公司售后服务人员多番交流未果,在博客上写了一篇题为“DELL
HELL(戴尔见鬼去吧)的文章,引起成百上千戴尔用户的共鸣,大家纷纷发帖
抨击戴尔的服务以及产品质量,从而成为当年戴尔公司所遇到的最大传播危机
之一。两年后的2007年10月,美国《商业周刊》(网络版)刊登封面文章,称
赞戴尔公司已学会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并刊登了JeffJarvis访问戴尔公司后
的随笔和视频。Jeff在自己博客里回顾了该事情的前因后果,对戴尔公司及公
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盛赞有加,肯定他们承认错误,努力改正的态度。[4]
自行车锁业的行业巨头美国Kryptonite公司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2004
年9月美国一个叫吉姆的年轻人,偶然间发现用Bic圆珠笔能够轻而易举地撬
开被认为质量很可靠的Kryptonite牌u型锁。他将这个“神奇发现写进了个
人博客。两天后,全程演示用Bic圆珠笔开锁过程的视频开始在多个知名电子
消费品博客上流传,并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纽约时报》和美联社均报道了此
te牌U型锁的弊端,更有好事
事。之后不断有人通过各种方法去测试Kryptoni
te公司其他产品的不良记录,并做成了网络专题。对该公司的
人搜索Kryptoni
不信任情绪在网民中迅速蔓延,7天后,关注该事件的帖子超过100多万。
Kryptonite公司面临一场空前的舆论压力,最后宣布回收38万把u型锁,损
5
失近1,000万美元。而遭受重大损失的企业声誉更是要花费不少财力和时间才
能逐渐修补。一年后,该公司的公关经理唐娜私下透露,当时该公司已经关注
到了博客上的言论,但是他们坚信自行车行业不太热衷网络传播,他们的合作
伙伴们都不会阅读博客。因此,他们将工作重心放到了产品召回上。正是由于
该公司轻视了在Web2.0这个人人都是传者的时代中口碑传播的影响力,才使公
司声誉毁于一旦。
在这个没有界限的网络社会中,任何一个话题都可能经由普通网民的传播
而成为焦点,感兴趣者更可以迅速通过搜索将各种各样的意见、评论集结传播,
形成影响巨大的舆论浪潮,许多小小的博客力量正是因此而被无限放大。
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企业对网络媒体一日千里的发展让它们又爱又恨:一
方面,网络媒体提供了焕然一新的传播平台,信息传播的快速、海量、无疆界
特性以及令人激动的开放性和互动性,更利于俘获新一代消费者;另一方面,
由于公信力和规则的缺失,使得网络媒体的信息来源和信息品质如同脱缰野马,
难以控制。企业时时刻刻都会感受到危机的强烈威胁,如履薄冰成为常态。事
实上,近年来由网络媒体引发的企业危机,正在呈现不可遏止的爆发趋势。更
惊心动魄的是,一个人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