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盟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VIP

内蒙古阿盟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蒙古阿盟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PAGE  PAGE - 33 - 2016-2017学年内蒙古阿盟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2.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3.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记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 4.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5.柳诒徵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说:“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政治之纯出于士大夫之手,惟宋为然”与此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 A.政府重武轻文的观念 B.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善 C.活字印刷术的普及 D.官僚体制开始成熟 6.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王朝更替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民起义的破坏 D.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7.“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和瓦斯灯;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轮船、公园。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材料说明租界是(  ) A.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 B.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 C.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最佳通道 D.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集中呈现 8.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  )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B.指出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 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9.如图是1872﹣1900年官办和商办工矿企业变化情况。出现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破产 B.外商企业的刺激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10.据《长青县志》记载:“拳匪四起,倡言保清灭洋,横行劫掠,架户勒赎,河西被害者不计其数”。以上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对义和团持支持态度 B.义和团运动具有消极的一面 C.清教势力借助特权欺压民众 D.扶清灭洋得到全体国民支持 11.《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作策略上的退却”。这一叙述表明(  ) A.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 B.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 C.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成功运作者 D.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 12.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13.“自西医发明齿科之学,世之患齿病者,皆受其益。至其所镶之齿,有磁制者、有金制者。金制者价较昂贵,最觉璨然可观,于是此风盛行,即平日并非无齿男女亦有彼此结嵌二三粒”。这种现象表明了当时社会(  ) A.盛行外来文明冲击下的拜金之风 B.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口腔医学受到了国人的追捧 D.全盘西化的偏激文化心态 14.1937年10月,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国民政府的上述决策(  ) A.做好了对日防御战略的准备 B.反映了南京沦陷后的战略调整 C.确立了支撑抗战的战略基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