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书》由-子-入-史-考.pdf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史公书》由-子-入-史-考

OFLITERATURE,HISTORYANDPHIIX)SOPHY 文 史 哲 JOURNAL 2008年第2期(总第305期) No.2.2008(SerialNo.305) 《太史公书》由“子’’人“史考 李纪祥 摘 要:。史”字在先秦时期本指。史官”,并无称“书”之义;“史”之称“书”,合称“吏书”,也有其复杂之变迁过 程。《太史公书》本非“史书”,亦无今日《史记》之名。“史记”一词在先秦时期原指“史官之记”,后始成为《太史公 书》之专称。而《太史公书》转为《史记》专名化之过程,实亦即《太史公书》在属性认知上逐渐史书化之过程。司 马迁之《太史公书》亦由私人家言的“子书”而逐渐演变为所谓“史书”,并被称之为“史记”与《史记》。 关键词:《太史公书》;《史记》;子书;史书 一、前 言 在我人一般印象中,《史记》不外乎一种“史书”性质之作品,进一步来说,则为“正史”之首、“纪传 体”之开创者。此种印象,其来有自。然而,关于《史记》之属性,笔者认为,并非一种固定不变之认 知,即使我人今日已形成此种常识,亦绝非片刻即成,或天生如此,而当系经历一时间上之演变后方 得形成。此种动态性格,吾人可称之为历史形成。愈是常识化之印象,愈是须经由历史地观察来揭 示其成型过程。因此,在成型为今日《史记》为“史书”观点之前,《史记》为何种属性之书?又是如何 形成为吾人认知中的史书属性或纪传体史书?吾人用“史书”之措词指称其属性时,此一“史书”概念 系后起,抑或司马迁在世时即有此概念与用法?本文即欲自“《史记》是史书”之认知印象人手,考察 此一认知形成之历史进程。 近人逯耀东氏曾经提出一种观点,其要旨即在于阐明所谓“史学”、“史部”观念之成立,乃为自东 汉迄魏晋以来,一种渐由经学脱离之而独立成部成学的历史发展;透过此一观点,吾人已渐晓《史记》 之在今日被视为“史书”,实乃魏晋以来“四部”成立后之观点。逮唐代官方之《隋书·经籍志》及私修 之《史通》,不仅继承魏晋以来之观点,且进一步将《史记》列于“史部”第一类——正史类之首,便标志 着此种转变之完成①。晚近又有一种观点,由雷家骥氏提出,其意大要谓《隋志》史部中之前二类:正 史类与古史类,其实即《史通》中之“古今正史”,因而以《史记》为首,体裁为纪传体之“今史”,即为相 对于编年“古史”之“新史”;此一新史,肇端自太史公之《史记》;迄魏晋至隋唐,中间有一“新史学运 动”,并在性质上以“实征”为信史,有别于孔子以《春秋》为首之“褒贬史学”之编年古史,是为中国史 学之两大门类,雷氏并分别以“太史简”与“董狐笔”称之o。此一以《史记》为新史学运动起点之观点, 作者简介:李纪祥,佛光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研究所教授(台湾宜兰)。 ·本文原拟充作拙文《(史记为“家言”与“史书”性质论》的补证,初稿原题《再论《史记》性质书》.然后来牵涉既广,且涉入对《太 史公书》如何由。子”书演为。史”书的历史探讨.便不得不扩充篇幅,思于前贤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一己之考察意见,乃撰成此文,并署 以新题,就教于方家。 ①参看逯耀东《从隋书经籍志史部形成论魏晋史学转变的历程》(《食货复刊》第lo卷第4期.1980年10月,第121—142页)以 及《经史分途与史学评论的萌芽》(《大陆杂志》第7l卷6期,1985年12月,第1—8页). ②参看雷家骥《中古史学观念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第一章。序论”及第二章“司马迁的‘新史学’及其观念意识”。 第1—50页。 万方数据 66 文史哲·2008年第2期 显与前述逯氏魏晋以来史学、史部脱离经学方得成立之观点相异,但又相曲相映,惟取径及研究视野 实不相侔。要之,逯氏谓《汉书·艺文志》中“春秋类”下诸史书,由本无其类而至有其类,亦即为一种 。史学”独立与脱离经学之过程;雷氏则将“新史学运动”发展之起点,上移至太史公之《史记》。 另外尚有一种关于《史记》之原的观点,历来较少为学者所注意,此一观点视司马迁之书原为诸 子书之一种,如清代章学诚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