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加工处理对Ti-Cu基非晶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热加工处理对Ti-Cu基非晶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 录
1.1 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 1
1.2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 3
1.3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 3
1.4热处理对非晶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
1.5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6
2.1 实验材料 7
2.2实验设备 7
2.3验方法 7
分析方法 7
7
2.4.2 XRD衍射分析 7
2.4.3 DSC热分析 8
第3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8
3.1 引言 8
3.2 热处理前块体非晶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 9
3.2.1 块体非晶合金原试样特性的确定 9
3.3 热处理后块体非晶合金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分析 11
3.4 讨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1章 绪 论
1.1 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
非晶合金是指不具有长程有序但短程有序(包括化学短程有序和拓扑短程有序两种)的金属和合金,因其具有金属合金的一些特性,故它们也被称为金属玻璃或者非结晶合金,属于非晶态材料中新兴的分支。非晶态薄膜的出现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1938年,Kramer[1]用蒸发沉积方法获得的非晶合金薄膜。此后不久,Brenner等人采用沉积法制备了Ni-P非晶薄膜。1960年,Duwez等人[4]采用熔体快速冷却的方法(急冷法,冷却速度可以达到105~106K/s)首先制得20μm厚的Au-Si非晶合金薄片,预示着没有晶界的新型金属材料的问世,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世界上首次报道的非晶合金。Duwez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采用快冷技术比气相沉积其他方法更容易使大量合金形成非晶态。1969年,非晶合金的制备有了突破性进展,Pond等人[5]用轧辊法制备出了长达几十米的非晶薄带。同年,Chen和Turnbull[6]制备出三元Pd77.5Cu6Si16.5合金可以形成直径为0.5mm的玻璃态样品 并且存在玻璃化转变过冷液态区间Txg(Txg =Tx-Tg,晶化温度Tx、玻璃转变温度Tg)可达40K这使研究人员能够从事有关金属玻璃晶化的详细研究。1974年,Chen等[7]用吸铸方式成功获得毫米级的Pd-Cu-Si非晶合金,标志着块状非晶合金的问世(通常将临界尺寸不小于1mm 的非晶合金称为块状非晶)。20世纪80年代,贵金属非晶合金仍然一统天下。先后出现Au55Pb22.5Sb22.5[8]、Pd40Ni40P20[910]等块体非晶。Turnbull小组[910]通过一系列连续加热-冷却-加热处理减少了样品中的异质形核点获得了直径为5mm的Pd40Ni40P20铸锭;随后,用B2O3对Pd40Ni40P20合金熔体进行渣化处理技术来消除合金中的非均质形核,临界冷却速度大大降低,仅为10K?s-1,最终获得10mm的非晶棒。Pd-Ni-P合金的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次块状金属玻璃(bulk metallic glass BMG)研究工作的高潮。在这一阶段贵金属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是令人振奋的,但其价格昂贵,人们对块体非晶合金的兴趣从新颖性逐渐消退。尽管如此,人们对新块体非晶合金体系的探索和相关研究始终在继续。20世纪80年代末,Inoue等在日本东北大学成功发现了主要由普通元素组成的新多组元合金系。La-Al-Ni和La-Al-Cu[11]等三元合金系,通过水冷铜模铸造法(copper mould casting CMC)获得直径为5mm的完全非晶柱状样品,用部分Cu取代该合金中的Ni元素,La55Al25Ni10Cu10的临界直径可达9mm。在1991年,该组临界直径分别可达4mm(CMC)和7mm(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HPDC)Mg65Cu25Y10块体非晶[12,13]。与此同时Inoue小组还开发出Zr基非晶合金[14],Zr-Al-Ni-Cu体系具有高的玻璃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合金的临界尺寸可达15mm,过冷液相区扩大到127K。Johnson很快认识到Inoue工作的重要性,1993年开发出五元(quinary)合金Vitreloy1(Vit 1)。这项工作连同Inoue的工作可以视为块状玻璃态材料在结构材料方面应用的起点,从而掀起了非晶合金研究工作的第二次高潮。短短的十几年间,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具有较大玻璃形成能力的非晶合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研究组在非晶合金的塑性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他们成功研制出在室温条件下同时具有超高塑性和超高强度的块体非晶合金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析,提出了探索塑性大块非晶的新方法,在物理上证明高强度和大塑性(结构材料最重要的两个性质)在非晶材料中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此外,该材料的组元均是价格较低廉的常见金属,结合其优良的性能,使得该非晶合金有望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该组研究人员利用常用的Zr、C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镇痛治疗规范.docx VIP
- 数字文化与娱乐:2025年动漫IP衍生品市场洞察报告.docx
- 护理安全管理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课件教学教材演示幻灯片.ppt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动物园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NB-T 47047-2015 承压设备用镍及镍合金无缝管.pdf VIP
- 气道净化护理(2024年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pptx VIP
-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doc VIP
- 《电子商务概论》(附微课 第5版)课件 第7、8章 新媒体运营、 电子商务安全.pdf
- 深圳市育才教育团育才三中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doc VIP
- 测绘地形图图技术总结.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