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叶精油的提取及研究进展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
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13)届本科生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大作业
题目: 艾叶精油的提取工艺及研究进展
学院: 理工院 专业: 化工0902班
学号: 090101040 姓名: 任朝君
指导教师: 刘雪凌
教研室主任(负责人):
2012 年 6 月 18 日
艾叶精油的提取工艺及研究进展
——多种提取方法的对比和研讨
任朝君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工0902班 学号090101040
指导老师 刘雪凌讲师
摘 要
艾叶是一味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艾叶精油的一些药用成分得到不断开发,但艾叶精油药理作用广泛、物质基础发杂,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化合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精油、黄酮类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其中精油既是艾叶的功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精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樟脑、龙脑、丁香酚等40多种物质。探讨艾叶精油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的提取工艺,艾叶精油的提取量和纯度不同,为进一步研究艾叶精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做出了指导。
关键词:艾叶 精油 提取工艺
前 言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材。艾叶含精油 ,油中有桉油素、 β-石竹烯、 α-萜品烯醇、 芳樟醇等 , 并含多糖类物质。艾叶精油为艾叶的主要有效成分,艾叶精油的提取率将影响到其临床的药理疗效。艾叶的作用主要有:抗菌、抗真菌、平喘、利胆、抑制血小板聚集、止血、抗过敏等。
《本草纲目》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复道者为佳,四明者图形,近代惟汤阴者谓之北艾,四明者谓之海艾。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此草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丫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叶间出穗如车前穗,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皆以五月五日连茎刈取,暴干收叶。其茎干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1.基本性质
精油的成分以小分子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为主,此外还有脂肪族化合物,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已鉴定出的萜类化合物有:柠檬烯、α蒎烯、β-蒎烯、α-萜品烯醇、β-萜品烯醇、莰烯、β-水芹烯、桉 叶油素、α-水芹烯、崖柏酮、樟脑、龙脑、萜品烯醇-4、萜品烯醇 1 -5、反式-香韦醇、香芹酮、石竹烯、百里香酚、古巴烯、匙叶桉油 烯醇、石竹烯氧化物。脂肪族化合物有:十四烷酸乙酯、正十六烷 酸、十六烷酸乙酯、亚油酸乙酯、(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 乙酯、苯丙酸乙酯、十八烷酸乙酯。芳香族化合物有:辛烷、2,4二甲基庚烷、2,5-二甲基庚烷、3,4-二甲基庚烷、4-乙基庚烷、对对二甲苯、1,3-二甲苯、壬烷、1-甲乙基苯、 1-乙基-3-甲基苯、1,2,3三甲基苯、甘菊环。
生理作用
2.1抗菌作用
2.1.1艾叶在体外对炭疽杆菌、α-溶血链球菌、B-溶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 肺类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2.1.2以小野艾叶烟熏,对于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野艾水浸剂及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1.3野艾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2抗真菌作用
艾叶煎液对皮癣真菌的抑菌作用最为微弱(与黄连、黄芩等煎液相比较),在15%浓度时堇色毛癣菌,开始呈抑制,30%浓度时除絮状表皮癣菌、足跖毛癣菌及白色念珠菌依然发育外,其它为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狗山芽胞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红色毛癣菌、铁锈色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均停止发育。
2.3平喘作用
2.3.1艾叶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也能对抗乙酰胆硷、氯化钡和组织胺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并增加豚鼠肺灌流量。
2.3.2野艾浸剂对豚鼠支气管有舒张作用。
艾叶水浸液给兔灌胃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但亦有认为艾叶的止血作用未能证实。艾叶为临床上常用止血药,温经止血常炒炭用,药理实验初步证明:艾叶制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Zeng HY, Zhang XY, Feng B.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he volatile oils from Arte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