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_0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时 教 案 总第 18时 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魏晋南北朝农业、手工业、商业与社会生活概况;分析其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北朝经济特点;江南农业的开发。难点:经济重心南移。 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引入: 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这样的政治局面深刻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南北朝社会经济特点(按本): 1.南快北慢: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缓慢。 2.士寺重要: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3.商业落后: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交流加强: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一.江南农业的开发 1.表现(概况): (1)地域广(江东——长江流域——岭南闽江);(2)品种多、产量高; (3)不平衡(三吴地区、洞庭湖、鄱阳湖、成都平原)。 “不平衡”主要是地区差异明显:发展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两湖一平”重产粮。(三吴地区:吴郡、吴兴和会稽三郡,即苏南和浙江绍兴一带) 2.影响: 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3.原因: (1)北民南迁(劳动力、工具、技术); (2)民族融合(民族条); (3)政策重视(劝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统治政策); (4)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政治前提); ()江南地区水热资丰富(自然条)。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其成因(在本基础上更为细化) (1)江南经济开发,经济中心开←← 南方相对安定与北民南迁。 (2)北方发展相对缓慢,经济反复破坏与恢复←←北方战乱频繁。 (3)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士族制度盛行。 (4)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佛教盛行。 ()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大融合。 (6)商品经济水平低←← 农民奴婢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归纳:南北朝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三股强劲的推动力) (1)局部统一实现(黄河流域四次统一); (2)民族融合加强(孝帝改革); (3)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二.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 1.特点: (1)行业:农耕缩小,畜牧扩展。 (2)生态:因过渡开垦导致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2.表现: 技术进步(翻车、犁耕);兴修水利(曹魏、北魏);开发边疆(河西、辽东)。 三.手工业的发展 1.特点:门类一致;品种丰富;产量增加;技术进步。 2.概况: (1)纺织:魏织造机构;吴八辈之蚕;蜀锦。 (2)冶炼:相州军刀;百炼钢;灌钢法。 (3)能:南北朝开始用石油、天然气。 (4)制瓷:白瓷产生,为制瓷业开辟广阔前景。 ()造纸: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洛、长、建、扬是中心。 四.商业的发展 1.总体:有破坏有恢复。 2.北方:有所恢复(战乱多)。 3.南方:相对活跃(战乱少)。 五.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民族交融,胡汉互化 南方主食稻米;北方盛行面食;蜀汉发明了馒头,北魏人已会炸油饼,胡饼成为内地人喜食之物;三国以后,饮茶之风开始盛行;南方士大夫盛行宽衣博带;北方盛行胡服;南方流行穿屐(木底鞋)和芒屩(草鞋);北方多兴穿靴。 难点解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渐进过程: (1)西晋末年南方经济上升; (2)东晋南朝时打下经济; (3)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 (4)五代十国时继续南移; ()南宋时南移完成。 2.有利因素: (1)社会环境; (2)劳动力与技术; (3)政策因素; (4)都城迁移; ()自然条。 (2007江苏历史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始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D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统治者推行劝农桑等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2008重庆综17)李白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的“谢公屐”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2009年江苏历史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南北朝 D.北宋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