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蒙阴县区域环境概况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环境概况 3.1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3.1.1地理位置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因地处蒙山之阴而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5′~118°15′,北纬35°27′~36°02′,南北长84.75公里,东西宽52.1公里。蒙阴县隶属于临沂市,东临沂水县、沂南县,西靠新泰市,南依蒙山,与费县、平邑县交界,北与沂源县接壤。蒙阴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1个乡:蒙阴办事处、常路镇、岱崮镇、坦埠镇、垛庄镇、高都镇、野店镇、桃墟镇、联城镇、旧寨乡。464个行政村。 垛庄镇隶属蒙阴县,地处蒙阴县东南30公里处,是“山东省中心镇”,辖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旅游区,与沂南、费县交界的边缘乡镇。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全镇总面积1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下辖48个行政村,10661户,3.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 垛庄镇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经济林、果品粮食作物呈梯层分布,全镇有中型水库一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八座,旱涝保收,是蒙阴县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年产值1.8亿元。其中水果800亩,年产850万斤,板栗3万亩,年产600万斤。建成了山东境内著名的板栗、花生交易市场,年交易量分别达到1200万斤。 3.1.2交通状况 垛庄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205国道、垛薛公路、孟蒙公路穿境而过,京沪高速公路在此设有出入口,距日照港120公里,距济南机场170公里,青岛机场200公里,临沂机场60公里,铁路干线50公里,距北京、上海仅需5小时左右车程。 3.2自然环境概况 3.2.1地质、地貌 蒙阴县的地层出露有太古界泰山群,约占全县面积的50%;元古界震旦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约占全县面积的30%,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约占全县面积的7%;新生代第三系及第四系,约占全县面积的13%。 蒙阴县地貌受构造、岩性、气候、河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形南北高,中间低,由北西向东南倾斜。海拔标高一般200~600m,最低120m(垛庄镇西师古庄东),最高1108.3m(桃墟镇冷峪顶)。全县总面积1601.6,其中中山丘陵区占27%,低山丘陵区占54%,准平原区占10%,水域占9%。其类型主要有侵蚀构造中山丘陵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和山间河谷地貌。 东汶河入云蒙湖段沿岸地层属全新统上更新统残坡积、洪坡积碎石含砾砂质亚粘土及黄土砾石。 蒙阴县城范围地层属青山组1~3段,安山凝灰质砂岩,角砾岩,玄武岩带有气孔杏仁状构造;部分地层属分水岭与汶南亚组,灰岩色砂岩、粉砂岩。 项目所在地主要为蒙河冲击形成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为冲洪积砂土层及砾岩石层,厚度一般为3-8米,单井涌水量大于1200,主要分布在蒙河北岸冲积层地区,地下水水质矿化速度小于0.5g/L。经调查,项目区内没有断裂带穿过,适宜本项目的建设。 3.2.2气候特征 1、气候 该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迅速,少雨多风,空气干燥。夏季温高湿大,雨量集中为全年降水最多季节。秋季气温下降迅速,降水变率较大。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严寒期较长。日照时数为2357.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5%,无霜期平均202天。春季多东北风,最大风速4.6米/秒,为年平均风速最大季节,秋与冬季多北、东北风,夏季多东、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5米/秒。风力大于8级的大风,累年平均出现20天。 2、气温: 本区属于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历年平均气温为13.3℃,极端最高气温40℃(1951年6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6.5℃(1969年2月6日)。历年春季平均气温为13℃,夏季为25.3℃,秋季为14.6℃,冬季为0.1℃。月气温以1月最低,7月最高。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7.7℃,日照差为10.2℃。平均初霜期在10月20日——25日,初霜最早在10月上旬(1956年李官乡),最晚在11月上旬,终霜最早在3月中旬,最晚在5月5日(1961年李官镇),无霜期为平均为202天。结冰最早为10月27日(1958年),最晚为4月12日(1953年)结冰期平均为98天。 3、日照: 年平均日照为2357.5小时,日照时数为5、6月最多,2月最少。光照可满足农作物生长季节的需求。 4、降水: 本区累年平均降水量880.2毫米。最多降水年1417.3毫米(1060年),最少年539.5毫米(1981年)。7、8月降水量最多,1月降水最少。月最大降水量为704.1毫米(1957年7月),日最大降水量为257.7毫米(1974年8月13日)。雨季一般始于6月下旬,9月初结束。平均降雪初日为12月上旬,终日为3月中旬,最早降雪初日在11月8日(1959年),最晚终日在4月28日(1965年)。 5、气压: 月平均最高气压为1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