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元济先生的四库学成就-张元济图书馆
张元济先生的四库学成就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研究生 江曦
张元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在主持古籍出版和书目编纂等活动中,他以科学的态度对《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进行审查和评判,发表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在四库学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至今鲜有学者关注。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张先生对四库学的贡献。
一、订正《总目》之误
《总目》是纂修《四库全书》时形成的重要成果,是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一次总结,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目录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乾嘉以来,它被誉为治学之津梁,久为学界所重。然《总目》书出众手,且为政治观念所囿,取书又不尽讲求版本,其中讹谬亦复不少。道咸以后,始有学者揭其舛误,评其得失。民国时期的胡玉缙,把前人订正《总目》的成果两千余条汇为一编,并参以己见,撰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余嘉锡先生亦在《四库提要辩证》一书中考正《总目》讹谬六百余处,以其精博而为学界所重。
张元济先生每得一书,凡见于《总目》者,多以《总目》为参考,其间亦发现《总目》谬误六七十条。多有与胡、余诸家互相发明者,亦有至今尚无人指出者。今略举若干如下: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五卷附《贡举条式》一卷,《总目》著录为“丁度撰”。张先生在《四部丛刊续编》宋本《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跋中说:“是书,雍熙殿中丞邱雍、景德龙图阁待制戚纶所定,景祐知制诰丁度重修、元祐太学博士增补,见陈氏《书录解题》。皇朝丁度撰、元祐中孙谔、苏轼再加详定,见晁氏《读书志》。《四库总目》撰人仅载丁度,盖未详考。”他根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纠正了《总目》在著录撰者上的失误。案:胡玉缙《补正》亦已及此,但并未引用晁《志》。
《中吴纪闻》,《总目》曰:“宋末书已罕传,元至正间,武宁卢熊修《苏州志》,访求而校定之。明末常熟毛晋始授诸梓,亦多舛谬。”张先生在《涵芬楼烬余书录》明弘治刻本《中吴纪闻》跋中云:“前龚明之序,后至正二十五年武宁卢熊记……卷首有弘治七年知昆山县事慈溪杨子器序,谓‘公武所记,在元至正二十五年,上溯宋之淳熙元年所序,凡历二百六十余年。元运讫于至正三十二年,及于皇明,通计三百六十余年,未有刻而传者,乃重加校勘,命邑义民严春刻而传之’云云。是可为确未刊行之证……《四库提要》乃谓卢熊访求校正,至明末毛晋始受诸梓,则并此本亦未之见。”他根据杨序,确定此书当在明弘治间重加校正而梓行,并非馆臣所言“至明末毛晋始受梓”。
《汉隶字源》,《总目》云:“次《碑目》一卷,凡汉碑三百有九,魏晋碑三十有一,各记其年月地里,书人姓名,以次编列,即以其所编之数注卷中碑字之下,以省繁文。惟此本残阙颇多,《列音韵谱》惟存第一摄至十七摄,自十八摄至五十摄皆佚,已非完书,故附存其目焉。。,但是二者之体例十分接近,都较邵、莫二家草创时体例更完备,标注更详实。张先生之批注偶有为傅批所鲜言者。第一,记录避讳字。如《通鉴纪事本末》批注云:“‘徵’字、‘玄’字缺末笔,‘郭’字、‘敬’字不避。”《晦庵集》批注“‘徵’、‘扩’、‘殷’、‘玄’、‘贞’等字皆避讳”。第二,标注纸张和墨色。如《唐朝名画录》、《论衡》皆批注“白棉纸”;《文忠集》批注“薄皮纸”;《晦庵集》批注“墨色极淡”、“薄棉纸”;第三,记版框高广。如《通鉴纪事本末》批注“高英尺十寸半,页宽七寸七分”。第四,张先生还记录书价,多为涵芬楼收书的价格。如《法书要录》批注“汤伯和经手,索价二百元”。避讳字、纸张、墨色、版框都是鉴定版本的重要依据,书的价格也是研究古书流通情况的一种参照,张先生把这些都详实地记录下来,远见卓识,于此显见。1
张元济先生生活的时代,还是四库学发展的初始阶段。但他已经涉及到了四库学最核心的内容——《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的研究。订正《总目》之误、评价库本得失、影印和改造《四库全书》、梳理《四库》底本之版本、批注《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等工作,今天有些已经完成,有的还在进行,有的则尚无成果出现。张先生的这些工作,对我们今天的四库学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在四库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作者未曾目睹《批注》原书,仅就顾廷龙先生《张元济访书手记辑录》(原载《出版史料》1991年第2期,后来被编入《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和《出版大家张元济——张元济研究论文集》)一文,顾先生在小引中言“特辑录其所记凡系岁月者,以供来者之参考”,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55条批注。顾文又曰:“当时涵芬楼广事搜罗,收藏渐富。先生致力于是,从各家著录以至见闻所及记录颇详。”“于十七史行款记录綦详,所检目为:季苍苇、孙星衍、丁丙、丁日昌、陆心源、潘祖荫及铁琴铜剑楼瞿氏。”而该文所收的55条中仅仅有十七史的批注一条,可见顾氏辑录的只是张先生批注的一小部分,张先生批注的规模恐远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