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射生物效应卫检)
辐射生物效应 李晓愚 讲师 本章重点 辐射生物效应的定义和分类 辐射防护常用剂量和单位 氧效应和传能线密度 造血系统的放射损伤 一、概述 放射线与放射性核素的双重性 1911年,皮肤损伤和皮肤癌的报道。 1950年,正式命名: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 对待放射性的两种错误态度 一是马虎大意,漠不关心; 二是谈虎色变,盲目增加防护成本。 电离辐射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应避免任何不合理的照射。 辐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的能量传递给生物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 注意:①放射生物效应往往是在超剂量 辐射的情况下产生的; ②生物机体对射线有一定的适应 能力。 二、辐射防护常用剂量单位 1、照射量:是反映X或γ射线空间分布和对空气电离能力的的辐射剂量。 单位是库仑/千克(C/Kg)。旧单位是伦琴(R) 1C/Kg=3.876 x 103 R 1R=2.58 x 10-4 C/Kg 2、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单位质量的受照物质吸收射线的平均能量。 国际单位是戈瑞(gray、Gy)。 1Gy=1J/Kg 旧单位是拉德(rad) 1Gy=100rad 3、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等于吸收剂量乘以射线的品质因素Q(辐射权重因数)。单位是希沃特(sievert,Sv)。 当量剂量是衡量辐射生物效应危险度的剂量单位。 三、辐射生物效应发生的机理 1、射线的生物靶作用: 辐射生物效应辐射的根本原因就是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主要分为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2、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 :表示带电粒子在某一长度径迹上消耗的能量与该径迹长度之比。 与射线的运动速度和电荷量有关。电荷较高而移动较慢的粒子具有较高的LET。 意义:主要用于放射治疗时射线的选择。 射线的LET越高,对组织的损伤也就越大,在放疗时可以有目的的选择高LET的射线。 3、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 通常以250 keV X射线产生的生物效应作为比较的基准。 RBE = 250 keV X射线产生生物效应的剂量/某辐射产生相同生物效应的剂量 一般X射线为1,则α为10 4、辐射损伤的化学基础 又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射线的能量或粒子直接引起生物分子的电离、激发或断裂,引起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间接作用:射线作用于生物分子周围的组织液产生的自由基等化学性质活波的基团反过来作用于生物分子,引起生物分子的损伤。 一般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同时存在 自由基可以破坏: ①核酸分子,蛋白质分子 ②细胞膜、线粒体膜、溶酶体膜、核膜等生物膜(biological membranes)的损伤 自由基清除机制 机体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酶类。这类酶类统称为抗氧化酶(antioxygen enzymes),主要包括过氧化氢酶(catal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 四、影响放射生物效应的因素 (一)辐射源因素: 1、辐射种类和剂量: 不同射线产生的效应不同。 总的来说,受照剂量越大,产生损伤越重。 2、剂量率: 剂量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剂量。 在照射剂量固定的情况下,延长照射时间,降低剂量率可以降低损伤程度。 3、照射次数和照射范围: 一定辐射剂量一次照射比分割成多次照射引起的生物效应大。 相同剂量下,全身照射和局部照射产生的损伤程度不同。 相同剂量照射不同部位的辐射效应 腹部盆腔头颈胸部四肢 4、照射方式和面积 外照射:放射线在体外发出对人体产生的照射。 内照射: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部发出射线对人体产生的照射。 相同条件下,照射面积越大、生物效应越显著。 (二)靶相关因素 辐射敏感性:相同条件下机体或其组织器官对辐射的反应强弱和速度快慢不同。 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规律: ①种系发生越高,敏感性越强: ②个体发育越成熟,敏感性越低: ③更新越快的组织,敏感性越高: ④与环境因素有关:氧、温度、微量元素等。 人体不同器官的辐射敏感性 高度敏感: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 中度敏感: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唾液腺、肾肝肺上皮 轻度敏感:中枢、内分泌腺、心脏 不敏感:肌肉、骨、软骨、结缔组织 辐射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①DNA损伤,特别是DNA双链断裂是辐射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 ②细胞对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能力和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东省地方标准DBT.ppt
- 山东省新泰市中学高语文怎样阅读写景文课件.ppt
- 山东省物业管理条例解读陶).ppt
- 屋面防水及防腐保温隔热工程.ppt
- 山东高考物理轮复习九讲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ppt
- 山东省增补药物分析).ppt
- 届高考生物课本实验复习课件.ppt
- 山西省内下发医院消毒新进展.ppt
- 岩性分析.ppt
- 崔福爱实验葡聚糖凝胶分离蓝葡聚糖和溴酚蓝.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