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仪器分析色谱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一、色谱法简介 色谱法早在190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分离植物色素时采用。 他在研究植物叶的色素成分时,将植物叶子的萃取物倒入填有碳酸钙的直立玻璃管内,然后加入石油醚使其自由流下,结果色素中各组分互相分离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谱带。这种方法因此得名为色谱法。以后此法逐渐应用于无色物质的分离,“色谱”二字虽已失去原来的含义,但仍被人们沿用至今。 在色谱法中,将填入玻璃管或不锈钢管内静止不动的一相(固体或液体)称为固定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装有固定相的管子(玻璃管或不锈钢管)称为色谱柱 。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二、分类 (一) 按两相物理状态分类 气相色谱(GC)气固色谱(GSC) 气液色谱(GLC) 液固色谱(LSC) 液相色谱(LC)液液色谱(LLC)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二) 按分离过程物理化学原理分类 吸附色谱: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分配色谱: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凝胶色谱或尺寸排阻色谱: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亲和色谱:利用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技术,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三) 按固定相的形式分类 (二) 气相色谱常用术语 1.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由检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强度对时间作图,所得曲线称为色谱流出曲线。曲线上突起部分就是色谱峰。 如果进样量很小,浓度很低,在吸附等温线(气固吸附色谱)或分配等温线(气液分配色谱)的线性范围内,则色谱峰是对称的。 2. 基线 在实验操作条件下,色谱柱后没有样品组分流出时的流出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3. 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4. 色谱峰区域宽度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表示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 (1) 标准偏差? 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 (2) 半峰宽W1/2 即峰高一半处对应的峰宽。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为: W1/2=2.354? (3) 峰底宽度W 即色谱峰两侧拐点上的切线在基线上截距间的距离。它与标准偏差?的关系是: W = 4 ? 从色谱流出曲线中,可得许多重要信息: (i) 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含组分的 最 少个数; (ii) 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iii) 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iv)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v)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2) 保留时间tR:试样从进样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过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 (3) 调整保留时间tR′:某组分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即:tR′= tR ? t0 由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tR包含了组分随流动相通过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需的时间,所以tR实际上是组分在固定相中保留的总时间。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同一组分的保留时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工作者有时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值。 (5) 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保留时间与保留体积关系: VR= tR Fo (6) 调整保留体积VR? 某组分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体积。 VR? = VR ? V0 = tR? Fo (7) 相对保留值r2,1 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留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