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本体论研究——探索科学哲学的根.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个人本体论研究——探索科学哲学的根

内容提要 论文从生存论视域对个人现象进行本体论研究,运用现象学方法得出个人 具有本体性的研究结论。 个人从不识本体性到透视本体性需要经历初识本体性和深识本体性两个中 间阶段。论文作者按照个人本体自觉四重境界要求,展开本有居有式的生存论 自我反省。发现自己是从无自我开始,服从别人思想支配转向建立自己的独立 见解。独立思想的出现并未立刻去除私心,直到深识本体性才去掉私心,达到 “有我无私”境界。透视本体性是个人本体自觉最高境界“无我无私”。 科学哲学的个人本体论探索发现其无根状态并认为科学哲学的根应当是 “个人本体”。 I 论 文 摘 要 个人本体论研究 ——探索科学哲学的根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个人本体论研究的最大障碍是实体思维范式。以这种范式看“个 人”,根本看不到而只能看到“个体”。这就取消了研究个人现象的本体论角度。好在生存 论已经将这个困难克服了。“此在”表明个人存在者能够追问自己的存在并和存在共属一体。 “我是谁”的生存论之问,体现术语“生存”的含义,提出个人与本体的关系问题。个人 本体论正是对“个人本体性”问题的本体论回答。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个人”与“本体”的关系问题与西方传统截然不同而与生存论却 很接近。《周易》是关系本位而非实体本位的思想,变易是根本,而太极作为本根是无,故 又称无极。道家对个人与本体关系的回答是圣人与道合一,凡人乃未与道合一者。凡圣同 为个人。中国华严宗认为本体是理,个人为一事,理事无碍,实为一体。禅宗认为心即是 法,法即是心,心法无二。心不可视,以无为见。见无即见心。个人与本体的关系是一体 真如,心我无二。儒家采取入世态度,圣人以万民之心为心。故民为贵,民为本,以人为 本。宋明新儒家更有吾心即宇宙和心外无物的心学观点。清代龚自珍心力论,我为本源。 心物一元,人我无二。 生存论的本体是“无”。彻底翻转了形而上学本体论以“有”为本体的传统。“实体本 I 体观”被“关系本体论”所取代。个人本体论更以关系范式和合作范式取代实体范式与竞 争范式,提出“个人定理”回答个人与本体关系问题。 “个人”是一个“心物一元”、“形神兼备”的“整体”,是“独在”与“共在”的统一。 个人本体论研究发现“我”和“私”可以分开而不是不可以分开。所谓发现“真实个人”, 实质上是发现“个人语境”的重要意义。物理事实的“邪事”和“恶事”出自“邪念”与 “恶念”,但都是假象。“真相”在物理事实中,无不出自“正念”。能所指间差,即索绪尔 发现的语言符号能指和被言说概念所指间任意关联。我的名相和我的实相间的能所指间差 可以消除,实现名相和实相的合一。理性不是本体性。理性是“有”不是“无”,而本体是 “无”不是“有”。 个人本体论最大的成果是提出“个人”与“本体”合一的途径与自觉本体性必须经历 四个阶段即个人本体自觉的四重境界。这一逻辑结构的起点是名相和实相结合起来的“个 人”,即“关系我”的“个人”。它胜过“此在”概念。“此在”还是一个名相。 个人本体论研究以“个人同一性”为基础。个人自觉本体性的每一个阶段都体现出与 本体关系的远近。 第一个阶段是不识个人本体性的 “轮在我不在”阶段,“无我有私”是这个阶段的特点。 真正的自我本体性被“轮子”遮蔽,没有个人智慧,名相和实相分离,心中充满妄念。个 人同一性差。个人忠诚是建立个人同一性的基础。个人同一性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个人 忠诚、个人历时同一性、个人异地同一性和身命与慧命同一性。“轮子”被个人智慧燃烧之 II 后“转识成智”,增加智慧能量。“个体人”逐渐建立起个人同一性和整体性。 第二个阶段开始有真我智慧,但是还很少,无法摆脱私利的障碍。名相和实相合一是 个人忠诚的本质,也是转识成智的关键。意识灌注律帮助个人智慧燃烧更多更大的“好轮 子”,克服“我执”,去掉私利,增加无限性。通过“界点间关系”的建立和扩大,建立起 更强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