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作者:鲍亚民 来源:鲍亚民 博客 时间:2004年1月15日
热点推荐:
赵福楼:作文的三个“相关性
魏建宽:古老汉字中的美丽与忧伤
卢军良:课堂,应由“约而精”到“博而深”
—— 精彩导读 ————————————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
教师社区注册可获得点卷
?加入名师资源库获得50元点券
?《走进余映潮》期刊第二期
?提供课件,赢点券,得光盘
?2010各学段暑假作文专题
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安徽 鲍亚民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喻想要说的某一件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它的表现形式是“本体+喻词+喻体”。暗喻和借喻不过是这一形式的变格使用。比喻重在“喻”,即通过喻体来表现本体,在形式上必然要涉及甲乙两种事物。所谓“相似点”也只能是甲乙两种事物的共同特征。如“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一句,“海洋”所以能表现“草原”,是因为它具有“一望无际”和“平展”这一特点,而这一特点必须是“草原”也具备的。再如“半空中挂着一条两尺来宽的白带子,随风飘动”一句,“白带子”之所以能表现“瀑布”,是因为他具有“白”而“宽”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必须是“瀑布”所具有的。
通感又叫移觉或联觉,它是将一种感官感觉的事物通过另一感官表达出来的辞格。它只有本体而没有喻体和相似点。其表现形式为“本体:甲感觉→乙感觉”。如“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本体是“草坂”,它不可能具有“幽情”的特征。但“绿茸茸的草坂”不仅仅是“幽情”,二者给人的感觉很强烈,一经沟通,“充满幽情的乐曲”悦耳动听之声,使“绿茸茸”的感觉也触手可及。又如“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一句,本体“热带的天气”不可能具有“响”的特征,但“热带的天气”不仅“亮”而且“响”,温度觉与听觉一经沟通,其“毒”倍增,“叫人害怕”。
以上可以看出,比喻和通感各有不同的特点。比喻的基本点是“相似性”,通感的基本点是“相通性”。比喻离不开本体、喻体和相似点,三者是统一的,而通感却不具备这些特点。
在通常的情况下,比喻和通感常综合运用,阅读时要加以区别。如“回顾只是茫茫的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弱的白光,也早融入了那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得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烘烘的火响”,这一句中“热空气在作烘烘的火响”是哦比喻和通感的综合运用。作为比喻,他的本体是“热空气”,喻体是“火”,相似点是“热”。但同时,“热空气”还在“响”,这就是运用了通感,它把人的听觉、温度觉调动起来,全句给人以动的感觉。又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也是比喻和通感的综合运用。作为比喻,它的本体是“清香”,喻体为“歌声”,相似点是“渺茫”、“时断时续”。但同时,这一句用本是嗅觉形象的“缕缕清香”用听觉形象“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表现出来,又属于通感。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区别。
原文地址:通感 移就 比喻 拟人作者:森林中的小屋
通感: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彼此相通。一种感觉与另一种感觉之间在心理上反映上的相似点,是感觉转移的条件,符合这一条件亦即运用移觉修辞方式原则。“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方式是由钱钟书先生最先提出来的。常见有两种类型:形容通感(甜甜的笑)和比喻通感(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典型例句:
1、“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勾通。
3、“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白),诗人把“雪花”与“春风”联系起来,把“雪”说成春风中的花,当然就香了,视觉通于嗅觉,写出了层次丰富,令人玩味的立体意境。
4、“避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燃”。前一句写鸟语之快有如剪刀,由此听觉与视觉勾通;后一句写花色欲燃,花色浓艳,像要燃烧,视觉向触觉挪移。写鸟声,写花色,却听之有音,视之有温度,形象异常具体。
5、“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丝钢线抛入天际……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盘绕穿插……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于白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刘鹗《老残游记》)视觉与听觉相勾通,写出了王小玉的高超技艺。
6、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来得及返身进屋去沏一壶茶,待他进来时,你喝住狗的嚎叫后引他进屋,他会马上品到飘逸的茶香。(迟子建《原始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ppt
- 听神经瘤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摘要.ppt
- 普胸外科概况介绍.ppt
- 耳鼻咽喉科学解剖图解要领.ppt
- 心内科常见并发症(副本).ppt
- 第04单元 MMACS(波立维).ppt
- 肤舒止痒膏是治疗什么药.ppt
- 脊椎养护手册概论.pdf
- 2010年收肌管、臀部、.ppt
- 2013年度曲靖市全科医师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