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结构中汽泡运动行为特性.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孔结构中汽泡运动行为特性

多孔结构中汽泡运动行为特性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王志昊 指导教师: 彭晓峰教授 段远源教授 王珍博士 清华大学相变与界面传递现象实验室 摘 要 多孔结构内的沸腾传热因具有传输能力高、换热温度小、高热流密度和高临界负荷等突出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能源、环境和化工等领域。但多孔结构空间的复杂性及其特殊性,使其内部沸腾现象呈现出了一些不同于大空间沸腾的现象和过程,同时由于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也给研究其内部沸腾传热增加了难度。 本文利用可视化实验技术,通过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拍摄了多孔球层结构内部的汽泡行为,观察研究在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的汽泡的单个汽泡行为,以及在高热流密度的条件下,汽泡之间会产生相互间作用,包括汽泡合并、挤压、撕裂等现象。同时观察研究多孔结构中汽泡的穿越特点。 关键词:多孔结构 沸腾 汽泡 一、研究背景 多孔结构内的沸腾传热因具有传输能力高、换热温度小、高热流密度和高临界负荷等突出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能源、环境和化工等领域,同时已成为电子器件冷却、航空航天器件和系统以及MEMS(微型电子机械系统)系统热控制与管理等高科技应用中的关键性技术手段。 目前,微电子与其它相关系统内部件等的热强度或热流密度很大,而且还在持续增长。1990年双级芯片的表面热流密度为15W/cm2,据估计在2010年将达到110 W/cm2或更高。狭小空间内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失,元件就可能失效,甚至造成整个系统崩溃。有资料表明,半导体元件温度在70~80oC的基础上每升高1oC,元件的可靠性就下降5%。传统的冷却技术很难将系统的高热量迅速散失出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孔结构对强化沸腾换热非常有效。按照经典的核化理论,对于一定的沸腾液体和加热表面材料性质,在凹穴中形成汽泡所需要的核化能最少,有利于在较低表面过热度下形成高热流沸腾传热形态。多孔表面和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特性恰好为核化沸腾提供这种基本的条件。同时,受限空间内的汽泡聚合、脱离和流动特性也对沸腾换热起到很大强化作用。有数据表明,多孔内的沸腾换热系数是一般平滑表面10倍,沸腾临界热负荷可提高80%左右。有关多孔材料内的传递现象、界面作用和孔隙结构物性的相互耦合作用的研究,对于理解多孔内的核化、界面效应、汽泡之间的相互作用、汽泡周围的流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可视化实验技术,通过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拍摄了多孔球层结构内部的汽泡行为,观察研究在低热流密度的条件下的汽泡的单个汽泡行为,以及在高热流密度的条件下,汽泡之间会产生相互间作用,包括汽泡合并、挤压、撕裂等现象。同时观察研究多孔结构中汽泡的穿越特点。 二、实验系统 2.1 实验装置 本文利用可视化实验技术,通过高速图像采集系统拍摄了多孔堆积球层结构中的汽泡行为特性及汽泡间相互作用。实验系统如图2.1所示,包括可视化实验段,加热系统以及采集系统。 图2.1 实验系统 2.1.1 可视化实验段 实验段采用了一敞口玻璃容器,其底部为紫铜板,四周壁面为石英玻璃,如图2.2所示。 图2.2 玻璃容器 多孔结构中的孔道一般不是直通孔,透光性很差,为了清晰地拍摄出多孔结构内的汽泡活动,要求多孔结构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为此,选择了透明的玻璃球粒作为多孔层的组成颗粒,玻璃球粒的直径已有生产厂家标定。同一直径的玻璃球自由平铺在容器底板上,形成堆积球层。整个容器内充满实验工质,工质液面要求高于堆积球层的高度。 2.1.2 加热系统 加热件是本实验系统的核心部件,它应满足如下要求: 1.结构紧凑,和容器底板接触良好 2.达到功率要求,且耐高温 为了使加热件与容器底板良好接触,减少接触热阻和热损失,本实验设计将玻璃容器嵌入黄铜板内,然后将黄铜板与加热块紧固。为了保证黄铜块与加热块间的紧密接触,在加热块上表面和黄铜板下表面涂抹导热硅脂(如图2.3所示)。 2.2 采集系统 实验中采集系统主要包括图像采集系统和温度数据测试系统。 图2.3 加热系统 2.2.1 图像采集系统 实验借助带有光学放大镜头的CCD摄像机来拍摄多孔结构孔道内的汽泡行为,并将图像资料直接传输给电脑处理,然后通过显示屏就可以实时观察到孔道内的汽泡活动。 由于本实验所采用的CCD摄像头具有较强的感光性,故直接采用高瓦数照明光源作为拍摄光源。实验中紧挨着容器放置一强光源来提供CCD摄像头拍摄所需光线。 可视化手段对多孔结构狭窄通道内的汽泡活动的观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也有局限性。CCD摄像头只能拍摄到紧贴玻璃板的多孔结构内的汽泡活动,不能穿透到多孔结构内部中心地带,那些区域的现象对于摄像头来说是不可见的。紧贴玻璃板的多孔结构外沿在孔道的几何尺寸上与多孔结构内部中央地带是有一些差异的,如图2.4所示 图2.4 但这并不影响实验考察空间结构对汽泡活动产生的作用,因为两处孔道结构在垂直纸面方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