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礼学思想的特点_殷慧.pdf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熹礼学思想的特点_殷慧

朱熹礼学思想的特点 殷慧 肖永明 摘要朱熹在南宋社会内忧外患佛道盛行的历史 境下又一次 回应并发展了孔子的礼学 礼教思想, 决心重振社会人伦秩序, 其礼学思 想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其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礼学思 想 以仪礼为本经, 考证注重义理, 强调 因时制宜地践履朱熹还继承 了北宋诸儒论礼 理关系的精华, 在批评二程后学的基础上形成 了礼理 双彰的思想 关键词 朱熹;礼学思想;特点 就中国古代儒者的礼学思想而言, 其传承因袭者多, 创新突破者少 礼学思想的创 新与发展往往与哲学上的突破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因而在论及礼学思想 的特点时, 首 先应该对其创新突破之处予以关注, 同时要对其在特定时代背景中的礼学反思与应对予 以考察 朱熹在南宋偏安一隅的 境下建构了精密完善的理学体系, 重新诊释并改造 推行礼, 成为新儒学的集大成者, 其礼学思想对后来的学术界以及整个东亚社会产生了 非常深远的影响目前学界关于朱熹礼学思想特点的研究专论较少, 有进一步研究的空 [基金项 目]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朱熹礼学研究(gBZSo34) 27 () 七辑南史学暨第 间本文拟用翔实的材料从礼学发展本身的脉络, 在理学影响下的礼学, 以及如何具 体处理 制作礼仪等角度来深人探讨朱熹礼学思想的特点 一 仪礼 为本 朱熹重新认识并确立了三礼的地位及其关系, 明确提出仪礼 是本经, 是经礼的观 点 朱熹说 : 先儒 以仪礼 为经礼 仪礼 , 礼之根本, 而 礼记 乃其枝叶 仪礼 是经, 礼记 是解仪礼 如仪礼 有冠礼, 礼记 便有冠义;仪礼 有昏礼, 礼记 便有昏义 ;以至燕射之类, 莫不皆然 朱熹强调仪礼 作为礼之根本, 旨在突出仪礼 的重要性 这是对唐宋以来礼学学习和 研究重视礼记 而忽视仪礼 的反思, 尤其是对王安石新学注重 周礼 废罢仪礼 的 反动 朱熹常常批评宋儒研究仪礼 中出现的杜撰之风 朱熹所说的杜撰 , 就是穿凿 附会 自出新意, 指的是宋代学者在考察礼学时往往习惯脱离仪节, 多用义理来揣度礼义 所产生的弊端 朱熹指出:熙宁以来, 王安石变乱 旧制, 废罢 仪礼 , 而独存 礼记 之 科, 弃经任传, 遗本宗末, 其失已甚 而博士诸生又不过诵其虚文以供应举, 至于其间亦 相关研究简要论及朱熹礼学思想特点的有, 钱穆认为:朱子论礼, 大要有两端一日贵 适时, 不贵泥古一 日礼文累积 日繁, 贵能通其大本(参见钱穆:朱子之礼学, 朱子新学 案, 成都:巴蜀书社, 1986年, 第 1309一1354 页)徐远和探讨 了朱熹礼乐思想的几个特点:一是其 礼乐思想具有应用性 实践性 的特 点;二是重视礼乐之 义;三是强调礼乐可 以 义起 (参见徐 远和:朱熹礼乐思想简论, 朱子学与21 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武夷 山朱熹研究中心编, 西安:三秦 出版社, 2001年, 第243 一255 页)蔡方鹿先生从经学的角度讨论 了朱熹的礼学, 探讨 了 家礼的真伪及内容之特色, 讨论 了仪礼经传通解 纂修 的过程及经传相分相合而不废传 注的 特点, 分析 了朱熹礼学的指导思想:以仪礼为经, 礼记 为传, 周礼为纲领 ;理安著在仪礼所 载之事中;因与时 (参见蔡方鹿: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 北京:人 民出版社, 2004年, 第41 4一461 页)还有一些研究涉及朱熹礼学的特点, 参见高明:朱子的礼学, 辅仁学志(文学院之部), 1982 年, 第 n 期, 第35 一49 页; 日]宇野精一:宇野精一著作集, 东京明治书院, 1987 年, 第4卷, 第 35 1一362 页 ;彭林 :朱熹的礼学观, 宋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 台北 :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