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行政的历史、范围和目标概述
公共行政的历史、范围和目标概述 1.1 行政与公共行政 §1.1 行政、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 §1.1.1 行政与管理 §1.1.2 行政与政治 §1.1.3 学者对行政的不同理解 §1.1.4 本课程的理解 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米,由230万块1.5吨至160吨大小不等的石料堆砌而成,总重量为684万吨,是公元前 2560 年由10万人花 20 年时间建成的。 §1.1 行政、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 §1.1.2 行政与政治 §1.1.3 学者对行政的不同理解 1.从政府分工及其组织结构的状况角度看:“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部门,行政是行政部门执行法律的活动(魏劳毕) 2.从政治和行政的不同功能角度看: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为政治,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为行政(古德诺) 3. 从管理学角度看:行政是运用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实现或执行公共政策时的一切运作过程(怀特) 4.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行政是由有关行政活动的人的行为构成的,人的行为动机以及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行政的内在要素。 三权分立的解释: 行政是行政部门执行法律的活动 §1.1.4 本课程的理解 ( P3)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1)行政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行政机关。 (2)行政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 (3)行政活动的原则是依法管理。 (4)行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1.2 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进 §1.2.1 近代西方国家职能和行政模式的演进 §1.2.2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1、古代的公共行政思想 2、公共行政学兴起的原因 3、早期的公共行政学?(约1887-1930) 4、公共行政学成长时期(1930-1960) 5、新公共行政时期(1960年代至今) §1.2.1 近代西方国家职能和行政模式的演进 前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在于维护政治统治,因而较多采取军事、暴力的手段行使职能,社会管理、经济职能很少。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重商主义(新生资产阶级)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保障其财产自由和为其开拓市场服务,奉行政府干预社会经济发展。 斯密(1723 – 1790)“看不见的手”理论 斯密将政府职能定义为“守夜人” 1.立法权力; 2.有关国际法事项的行政权力; 3.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 在很长时期内,政府的职能被理解为处置国内纷争和国际纷争,很少涉及组织社会生活、提供社会保障等公共职能。 大萧条的美国图景 大萧条的美国图景 大萧条的美国图景 大萧条:事实 股市崩溃--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下降12%,29年9月至32年6月下降85% 大萧条:事实 产出锐减,失业飙升--GNP1929-33年下降30%,失业率由3%升至25%。 大萧条:事实 投资锐减,物价下降--1931-35年净投资为负,消费物价指数(CPI)下降25% 大萧条的政策后果:罗斯福新政 1933-37年罗斯福政府进行了重要的立法和行政行动,但其行动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经济学的影响,而其结果也遭到后来的宏观经济学的质疑。 很不情愿实行了赤字预算,从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对联储进行重组,创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存款保险并监管银行; 创立监管证券业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防止过度投机;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老年人可以获得政府免费提供的保障金; 鼓励提高工资和物价: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鼓励成立工会,认可企业提价和价格固定方案。 大萧条:问题 两个重要问题 为什么会发生大萧条 如何防止大萧条再次出现 ……这是一个恐惧和黑暗的时期,西方世界与它所知道的最严重的萧条作斗争……有一个明确的预感:尝试对大量失业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的人,不仅是在智力上作出贡献,而且也是解决了危及西方文明生存的关键问题。 ——帕廷金(Don Patinkin) 对大萧条的解释: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大萧条的出现对古典经济学提出严重挑战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革命 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大萧条的解释是: ⑴30年代经济增长的崩溃是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机会枯竭和投资需求下降)的结果。 ⑵自由放任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着失业与资源利用不足,等待市场自行修复的成本巨大,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刺激有效需求,减轻经济波动。 凯恩斯理论从60年代始对政策制定者产生重大影响,取代了古典学派占据主导地位。 新自由主义的回潮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