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裴李岗文化的迁徙影响与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pdf
中原文物2009年第2期
裴李岗文化的迁徙影响与早期
中国文化圈的雏形崇
韩建业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083)
thezenithof river reachesofHanshuiriver
culture。Wei
Abstract:DuringPeiligang valley,theupper
of linkedexternal the
andthenorthareamiddlereachesof riverwere
Huanghe closely by expansion.When
of
filteredinthelowerreaches
ofthe culture toeastandculturefactors
period downfall,Peiligangmigrated
riverandtheNorthofHuaiheriver.Becauseofthe functionof culture,these
Huanghe powerful Pei|igang
rudimentof Chinaculturalcircle.
areaswere linkedandformedthe early
closely
culture;Jiahu Chinaculturalcircle
Keywords:Peiligangtype;early
摘要:裴李岗文化强盛时对外扩张影响,将渭河流域、汉水上游和黄河中游以北地区与之紧密
联系在一起;衰败时又东向迁徙,其文化因素深深渗透到黄河下游和淮北地区文化当中。正是由于地
处中原核心的裴李岗文化的强大作用,才使黄河流域文化紧密连结在一起,从而于公元前第九千纪形
成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文化区”;才使黄河下游、汉水上游、淮北甚至长江中游地区文化也与中
原文化区发生较多联系,从而形成“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雏形。
关键词: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早期中国文化圈
早期中国文化圈,是指先秦时期中国大部地 在这一过程中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一)
区文化彼此交融而形成的以中原为核心的相对的
文化统一体,与张光直提出的“中国相互作用
圈”④、严文明所说“重瓣花朵式的格局”罾和苏 裴李岗文化1977年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
秉琦所说“共识的中国”④含义近同。虽然无法 遗址⑥,还包括舞阳贾湖、郏县水泉⑦、新郑唐
确定在虞夏之前是否有“中国”这一概念,但
在中国大部却早已出现普遍的认同观念和以中
原为核心的历史趋势④,早期中国文化圈实际
成为秦汉帝国得以建立的地理、文化和政治基
础。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早期中国文化圈称
为文化上的“早期中国”也未尝不可。这个文
化圈至少从龙山时代以后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
段,即苏秉琦所提出的“古国”和“方国”阶
段⑨。至于其形成时间,张光直认为是在公元
前4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本文试图论
证,这一文化圈的酝酿萌动阶段至少可早到公
元前6000年左右,至公元前5400年左右已见
雏形,而且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的迁徙影响 图一早期中国文化圈雏形(公元前5400一前5000年)
豢本项研究得到颟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支持。
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综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pdf
- 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pdf
- 综合性大学医学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与挑战.pdf
- 综合性睡眠医学中心建立和管理的体会.pdf
- 综合探讨衰老综合征群与抗衰老医学的重要性.pdf
- 综合类医学期刊发展探索——以《实用医学杂志》问卷调查为例.pdf
- 缅甸与中国、印度的文化关系.pdf
- 网络"客文化"的现实化与商务化.pdf
- 网络QQ的外部性研究以广东某农业类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为例.pdf
- 网络与通信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pdf
- 基于SPC的供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理论、实践与创新.docx
- 苍凉笔触下的人性凝视:论张爱玲小说的人性书写.docx
- 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ocx
- 双层石墨烯边界态对电导与谷极化的影响机制及应用前景探究.docx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心城市网络:建模解析与结构洞察.docx
- 农村信用社竞争力剖析与战略抉择:以A县农村信用社为样本的深度研究.docx
- 调节对人眼散光的影响:机制、规律与临床意义探究.docx
- 从传统到消费:中国武术的时代转型与融合发展.docx
- 探秘GlyRS:上游激酶的鉴定与激酶活性的深度解析.docx
- 平行式双水翼潮流能发电系统:能量转换机制与动态特性解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