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起源与<诗经>(赵自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起源与<诗经>(赵自乾)

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诗歌的起源和劳动有关系。西汉时代的典籍《淮南子·道应训》里有这样的记载: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鲁迅曾把这种喊着“杭育杭育”声音的劳动号子称作最早的诗歌,并风趣地说这就是“杭育杭育”派。 《礼记·檀弓》中记载:   “邻有丧,舂不相。” “相”是送杵声,其作用与举大木者的呼“邪许”正复相同。再从现实生活来看,水手的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的打夯,码头工人的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由此看到劳动和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 《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远古时的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即是“肉”字。它大意说:把竹子砍下来做成弹弓,用它把泥制的弹丸发射出去猎获禽兽。传说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但无法证明。它来源很古,是可信的。 《周易·屯》: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这是一首抢婚的诗,一群男子骑在马上,迂回绕道而来,原以为是敌寇,等到闯进门来把姑娘抢走,才知道是为了婚事。反映了古代确实存在过的抢婚制度。诗短,但写得曲折形象,音韵和谐。 《周易·归妹》: 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筐装羊毛,不觉得有重量。轻快、生动,有情有景。生动的再现了当时愉快的劳动生活. 《礼记·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际是对自然的“咒语”。  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教学目的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3、领悟“我”的形象塑,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1、形象思维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3、树立“历史的”“美丽的”观念。 ◆教学方法 1、“切入情节,激发想象”法 2、“运用对比,探讨开拓”法 3、“语言分析,体味神韵”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汉书·食货志》载: 孟春之月,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由此可见,《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行人)和专管音乐的官(太师),他们采集民歌,谱上音律献给天子,天子听诗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 《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它实际上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成书的时间约在春秋中叶,它包括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15国风)包括160首诗,《雅》(大雅和小雅)包括105首诗,《颂》(周颂、鲁颂和商颂)包括40首诗。这三部分无论内容、形式和风格都有不同,文学价值也有高低之别。 “风”是各地的土风歌谣,“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和喜怒哀乐的感情,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比喻。“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   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鲤”即伯鱼,是孔子之子) 《诗经》在先秦时代称为“诗”,孔子称之为“诗三百”,并无“经”的名目。到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才被称为《诗经》,成为封建社会的神圣经典之一,在封建社会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诗经》奠定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国风·周南·关雎 国风·周南·桃夭 国风·卫风·木瓜 国风·王风·采葛 国风·郑风·子衿 国风·秦风·蒹葭 国风·秦风·无衣 国风·唐风·蟋蟀  氓:méng?  蚩:chī ??愆:qiān??  ?将:qiāng??? 垝: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 于:xū??   ?说:tuō??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