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吏文化论文儒发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循吏文化论文儒发文化论文参考资料

循吏文化论文儒发文化论文 简析中国古代循吏的行政 摘 要:循吏是中国封建社会儒法文化下官僚群体中的典范。由循吏治世形成的循吏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是以德治国,“隆礼重法”的综合体现。在治理社会中教化施德、守礼知节,促使民众明礼守法、忍让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稳定。以礼决狱、哀矜宽宥,宣扬无诉、息诉的思想,使民众达到和谐相处。兴利除弊,减轻徭役,消弭匪患,召抚流民,兴修水利,造福一方,使民众安居乐业。按照儒家思想,比较好的处理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在“以礼入法”,“儒法国家”的体制下,古代中国形成了“奉法循理”的循吏文化。循吏们的共同特点是重农富民、宣教施政,恤民理讼。《史记》为首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大都为循吏们列了传。“在汉代以后的中国历史编撰者眼里,与‘酷吏’不同,循吏属于帝制中国官僚群体中的正面典范,他们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儒法国家’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是传统中国的政治实践与司法实践的楷模。”①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据徐忠明先生统计,自《史记》而《清史稿》共计循吏552人。②那么循吏们是如何在皇权重压、吏治黑暗、灾患频仍、德法纠结的氛围中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呢? 循吏与酷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循吏把兴礼义,重教化放在施政的重要位置。兴教育、正风俗是促使民众明礼守法、忍让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稳定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如汉代第一循吏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历;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今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③。民风正而知礼义,守道德而少诉讼,从而达到民众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效果。循吏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是以德治国“隆礼重法”的典范。 教化的目的在于使民众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从而起到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作用。《明史》共列循吏127人,其中正传的30名循吏大都有兴学宣教、改除陋习、以礼教化的事例。如陈灌“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兼并,创户贴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④。方克勤授济宁知府,“立社学数百区,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11)。循吏扮演了礼的传道者的角色。起到了星火燎原的作用。在他们的孜孜以求下,礼教及传统道德根植民间,老百姓安贫而守礼,宁舍性命而不失节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些措施,客观上起到了稳定社稷的作用。 在纠纷面前,儒家宣扬的是无诉、息诉的思想。循吏们作为礼法制度的实践者大多主张调处息讼,官员们甚至把以代人诉讼为业的诉师及缠讼的人斥为讼棍,可见对诉讼的厌恶程度。但现实并不完全符合官员们的意志,诉讼是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故荀子说“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12),荀子辨证地阐述了道、法的关系,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官吏们是如何理解、处理礼与法的关系的呢。根据现有的资料可分为自理词讼和命盗案件两大类。 (13)把与家人争财产的当事人比喻为禽兽和小人,最后判决押送回家(14) 进行天理、国法、人情的综合考量时,有法依法,无法循理,尊重风土人情也不失为重要之方法。如汪辉祖所言“人情俗尚,各处不同,入国问禁,为吏亦然。初到官时,不可师心判事,盖所判不协,舆情即滋,议论持之,于后用力较难。每听一事,须于堂下稠人广众中择传老成数人,体问风俗,然后折中剖断,自然情法兼到。”(15)甚至还有舍律、舍礼、唯情之判。如清代循吏蒯德模的《丁四姐婚后出走案》。丁四姐因不满现在的婚姻而出走,蒯德模审理后,并没有追究丁四姐的违法乱礼的行为,而是“用儒家之权变,参佛氏之圆通,破小拘墟,成大欢喜。断令偿以百元,平兹两造。一则黄金买笑,得安歌舞之身;一则白首同归,另觅糟糠之妇。因错就错,弦无用其更张;属安其安(17)。作者同情丁四姐的遭遇,支持有情人的结合,以理圆情,以情下判,从而使各方都得到满意的结果。 (18)本是已被初判死刑的人,翟知府念是由于饥荒引起,民众本来就苦难异常,再动大刑实出不忍,就只用了更轻的杖刑。宽宥的幅度之大,如不是出自正史,让人不敢相信。 循吏大都深受百姓爱戴。当他们升迁或离任时,百姓往往“诣阙乞留”;当他们因诬陷获罪时,百姓往往“乞为奏请”;当他们去世时,百姓往往“立祠祀之”。更有“死亡之日,老幼巷哭……泉没已三年矣,民怀其惠,言辄流涕”(19)。究其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外,最主要的是他们能不负众望,兴利除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20)徐九恩,句容知县,“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