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助语辞》考查.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助语辞》考查

从《助语辞》考查 卢以纬的语法观 谷凤娟 一、引言 二、卢以纬对词类虚实的认识 三、卢以纬对句中虚字的认识 四、卢以纬对虚字功能的认识 五、总结 目录 一、引言 元人卢以纬的《助语辞》是我国解释虚词的第一部专著作,草创之功不能泯灭。胡奇光先生认为:“它是从训话学、辞章学里分离出来,独立进行虚字规律探索的第一本书。 卢以纬,字允武,元代末年东嘉人。 通过对《助语辞》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涉及到了一些重要的语法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卢以纬日趋成熟的语法观念。下面探讨其语法观。 二、 卢以纬对词类虚实的认识 “实字”和“虚字”这两个名称在宋代已被广泛使用,一般认为,南宋末张炎首先明确区分实字和虚字。 《助语辞》虽没有明确指出某词属于哪一词类,但对于虚词和实词,大部分都作出了区别。 比如释“云”字:【云】:训“言说” ,训“为”。却有一篇之终着一“云”字结之为语助者,如《汉书》“盖麟云”,於文中为语尽意【绝撇】脱处。《出师表》“不知所云”,却是不知所言。“《礼》云”、“《乐》云”,是《礼》之说,《乐》之说。此等“云”字不为语助。 在这里,卢氏先解释了“云”的动词义,然后指出“云’放在语篇最末作为虚词的用法,其作用是表示“语尽意绝”。“云”用在篇末主要表达陈述语气,略有强调的意思,可译为“吧”、“了”,也可不译。最后举两例说明“云”作为实词的用法,并且明确指出其“不为语助”。这样解释,使得读者对于一个词的虚实的不同的用法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 卢氏还注重区分作为一个虚词的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例如把“而”字分为“转折”和“詠歌之助声”两类,“转折”又分“句中转折”、“句首承上文转说”两类;把“恶”字分为“惊叹声”和“犹何”两类;等等。 三、 卢以纬对句中虚字的认识 《助语辞》已经注意到而且已经归纳出虚字在句中或句间所表示的结构关系。 (一)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有句中转折,即在一句子内部的转折。如:释“而”:是句中转折,带此声以成文见意。释“乃”:或有如俗语“却又”之“却”字意。又有句间转折,即两个句子之间或两个句组之间的转折关系。如:释“而”:句首有“而”字,亦是承上文转说下意。卢氏在说明转折关系时多用“转折”、“转说”、“转引”、“转”、“转唤”等语词。 (二)假设关系 如:释“或”:有未有此事,预度其事物设若如此者。释“傥”:“若还”、“设或”之意。释“不然”:“不然”者,反前意,言若不如此。卢氏在说明假设关系时多用“设若”、“若”言之。 (三)顺承关系 释“乃”:或为继事之辞。释“然后”:既如此了,方乃如此。卢氏在说明顺承关系时用“继事”、“既如此 又如此”言之。 (四)因果关系: 如:释“故”:有所因而然。释“故夫”:“故夫”者,有所因而言。卢氏在说明因果关系时多用“所因 ”“所以 ”“故 ”言之。 (五)选择关系 如:释“或”:有言其事之多端,连称几“或”字以指陈之者。释“抑”:有“还是”之意,如诊脉以指按抑,究其所以然。卢氏在说明选择关系时指出事有“多端”,“有‘还是’之意”,需要“究其所以然”,含有选择意味。 (六)让步关系: 如:释“虽然”:承上文义,固是如此,又别发一段议论。按:“虽然”在复句中充当表示让步之分句。 四 、卢以纬对虚字功能的认识 卢以纬注意到了虚字与实字的搭配关系以及虚字的构句功能问题。 (一)结构助词的构句功能 如:释“之”:“之”,指也。“大成之殿”,指此殿为大成殿也。“圣人之言”,指此言为圣人言也。凡“之”字多有“底平”字义。卢氏用“指”训释“之”,说明卢氏把握到了“之”的构句功能,即“之”作为结构助词的语法意义。刘淇《助字辨略》训“之”为“指事之辞”,仅说明了“之”作为代词的词汇意义,卢氏用“指”释“之”更偏重于“之”的造句作用。 (二)辨明句式 如:释“者”:有“者”前“也”后,“者”举其说於前,“也”释其意於后以应之。卢氏在这里是在辨明“者”有构成判断句式“ 者, 也。”的功能,在这一判断句式中,“者”、“也”是前后呼应关系。 五、结语 《助语辞》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为这门学科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对明清两代的汉语语法研究,特别是《马氏文通》都有深刻影响。虽然《助语辞》对语法现象的阐述不够系统精审,但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已作了较确当的解释。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