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_社会认知.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_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第四节 印象形成 第五节 归因 重点提示: 重点: 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几个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 了解: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基础和相关概念 知觉(perception):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合和解释过程。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认知(cognition): 将知觉到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判断、推理分析的深层加工过程。广义的概念包括感觉、知觉过程。与知觉常有混用现象。 社会认知研究的背景 心理学家对知觉的研究,在1940年以前基本上集中在对客观事物的研究上。1950年以后慢慢扩展到社会知觉方面。 1947年,Bruner, J. S. 首先提出“社会知觉”的概念,强调知觉过程受到了价值观、需求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社会认知: 指的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而不是对物以及非人的客观存在的认识。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选择性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于同质和同量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选择某部分刺激,忽略或逃避其它信息。 互动性 社会知觉是双向的,知觉双方是对等的主体地位。知觉对象影响知觉者,知觉者也影响知觉对象。 防御性 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平衡,适应社会,会运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以维持自我的完整。 完形性 个人无法容忍矛盾的判断,而倾向于把有关认各知客体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使认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三、社会认知的图式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范围 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 ——仪表的认知 ——表情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第三节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二、认知对象因素 三、认知情境因素 一、认知者因素 (一) 原有经验 (二) 价值观念 (三) 情感状态 (四)认知偏差 一、认知者因素 (一) 原有经验  原有经验往往能够决定认知的内容和结果 (二) 价值观念  布鲁纳的“钱币实验”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钱币实验”( 1947) 随机选取30个10岁的孩子,让他们看打在屏幕上的形象。 系列1 的形象:圆形的钱币(1分、5分、10分、25分和50分) 系列2的形象:硬币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 让孩子们将看到的硬币和纸片形状大小画在纸上。 结果发现,孩子们画出的纸片的大小与看到的大小相似,而钱币的大小普遍比看到的要大很多。 (三) 情感状态 墨雷,用小女孩为被试的实验 (四)认知偏差 1.光环效应 2.相似假定作用 3.社会刻板印象(类化原则) 4.积极偏见(宽大效应) 5.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 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1.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实质是把各种相互独立、没有必然联系的特性予以叠加,统统赋予认知着的对象。 实验者把同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结两组大学生看,但看照片之前有不同的指导语。 告诉第一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恶习难改的罪犯; 告诉第二组大学生.照片上的人是一个著名的学者。 然后主试出示照片.要求每组学生口头描述照片上的肖像。 结果发现,两组大学生对同样的照片作了极为悬殊的描述. 第一组大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隐露凶狠的神色,一副向外翘出的下巴显示了他在于罪恶勾当时“死不回头”的决心,等等。 第二组大学生认为这双“深陷的眼睛”能流露出深邃的思想,而“向外翅出的下巴”显示了他在探求真知的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相似假定作用   在认知活动中,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点。 3.刻板印象(类化原则)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是把人进行归类 4.积极偏见(宽大效应) 认知者对被认知者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 5.隐含人格理论(固有人格理论)   每个人都依照自己有关人格的假定,把他人的各种特性组织起来,成为一种总体形象。 是对人的属性(特性)进行归类。 6.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