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诵读欣赏(一)古诗二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苏教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新设计
本诵读与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力求通过“引读”“诵读”“赏读”“辨读”“说读”“写读”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阅读素养的习得练习,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学目标
1.诵读,理解大意,领悟情感。
2.赏读,探究意象,感悟意境。
3.辨读,求同析异,品味语言。
3学情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选入苏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中。经历小学阶段的学习后,七年级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有所了解,其中对写友情的诗相对更熟悉一些。经过前四个单元所选诗歌的学习,他们对诗歌的基本特点的了解有所加深。因而,他们在学习这首诗时已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储备,以及较高程度的心理上的悦纳。但是,他们的积累还不丰厚,探究意象、感悟意境、求同析异、品味语言的诗歌阅读素养还未养成,需要不断习得,需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4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大意,领悟情感;探究意象,感悟意境。
难点:探究意象,感悟意境;求同析异,品味语言。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引读
今天,我们上诵读欣赏课,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投影片一】
大家注意一下“遥”这个字的写法:爪子头,下面一个缶字,再加上一个走字底。
【板书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活动2【活动】诵读
1.上这一课,第一个要求就是诵读,大声地读,不要掉字,不要加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预备读。【投影片二】
2.大家的朗读很流畅,但是没有读出一种味道。假如你是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左迁龙标,写好这首诗后,会怎样读?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当一回李白,读一读这首诗,好不好?
3.读完后,请同学们评一评,再说说你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是题目,是诗句,是诗后面的赏析提示,还是注解,或者是诗歌的一些常识?
4.听了大家的评价后,老师也想当一回李白,读一读这首诗。
5.读完了这首诗,老师想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①把自己当成李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②语速缓慢一些,尽量读出凄凉的感觉。
③情感基调深沉一些,尽量读出同情与关切之情。
④读好韵脚:啼、溪、西,读到这三个字时把声音拖长一些,以收到一唱三叹的效果。【投影片三】
⑤读出抑扬顿挫,按普通话的声调,读出平仄相间,以表现惆怅之情。【投影片四】
6.大家先按照前面说的方法自由地尝试朗读一下,读完后再齐读一下。
活动3【活动】赏读
接下来,我们要完成上这一课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欣赏。
1.请再次自由地朗读这首诗,说说李白是如何表达对王昌龄的十分同情与关切之情的。【投影片五】
2.同学们说说都还不错,如果把同学说的概括起来,加以整理,扣住构思立意或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有条不紊地说出来,那就更好了。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助读资料,看看人家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出来的。【投影片五】插入超级链接——助读视频资料
3.看了这段视频,我想大家应该认识概括整理的重要性了吧。整理后变零碎为整体,变零乱为有序。
老师根据大家的发言与刚才的视频讲解,结合自已的理解,对这首诗的内容和写法了做了一个梳理。
【板书二】扣题写景,融情于景;承景叙事,言情于事;因事化物,寄情于物;借物念人,抒情于念。
这四句诗从中国传统的文章学的观点看,符合“起承转合”的规律。
【板书三】起承转合?
4.刚才的视频讲解当中,重点提到了“明月”这个意象。【投影片六】助读材料: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个别物象的融合;意象是诗的主体,没有意象也就没有诗。
那么,“明月”这个意象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研究“明月”。
【投影片七】作者为什么选择“明月” 这个意象来寄“愁心” 呢?
(友情提示:明月在形状 、光线 、质地 、空间 、时间 、温度 、地域 、文化渊源、作者的创作特点等方面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能与“愁心”联系上吗?)
(1)形状感受——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光线感受——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
(3)质地感受——明月给人的感受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了亲情友情的纯洁。
(4)空间感受——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乡。
(5)时间感受——皓月长存,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6)温度感受(色调感受)——冷色调,有凄清之特点,与愁思相吻合。
(7)地域感受——扬州的明月天下闻名,杜牧有诗《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难忘的八个字》习题(无答案) 语文S版.doc
- 2017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8单元 第31课《东郭先生和狼》习题(无答案) 语文S版.doc
-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一)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简析与教学建议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说课材料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7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 刚石、石墨和C60 金 刚石、石墨、C60的教育价值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doc
- 2017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法国大革 命和拿破仑帝 国 法国“五月风暴”为何丰衣足食时发生这场反叛素材 新人教版.doc
- 2017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法国大革 命和拿破仑帝 国 法国大革 命是如何爆发的素材 新人教版.doc
- 2017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法国大革 命和拿破仑帝 国 拿破仑的失败与专制之痛素材 新人教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诵读欣赏(一)古诗二首学案2(无答案) 苏教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生命礼赞 10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短篇小 说《最后一片叶子》赏析(2000字) 北师大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生命礼赞 9 猫的故事课堂实 录 北师大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 古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案 语文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3 三峡教案 语文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 卖油翁教案 语文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诵读欣赏(二)古诗二首 次北固山下历年度中考题 苏教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3 皇帝的新装教案 语文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一)四季同步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doc
- (2017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诵读欣赏(二)古诗二首 杜牧《赤壁》阅读及翻译赏析 苏教版.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