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育认知技能与情意目标发展之教学策略
體育認知、技能與情意目標發展之教學策略
緒論
教育是人類為傳承經驗與累積知識而精心設計的活動,希望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與時間,來獲得最大的學習成效。許義雄(1984)認為:教育既為意圖行為,所以教師在教導過程中,不能沒有目標意識,作為施教的依據。體育的本質是教育,藉助身體的活動,以促進身心發展與成長。因此,體育在學校課程中,一直被視為重要的身體教育課程。
體育既然是教育的內容之一,為使體育教學活動能確實發揮其教育功能,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所謂目標,是指行動的方向或對象而言(許義雄,1984)。在從事體育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先瞭解體育目標,根據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所訂定的目標指導學生學習,並依照目標實施評量,如此將可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總而言之,教學應使「目標」、「情境」、「活動」、「評量」成為有機的組合,才算是重視教學效率,也才能提高教學績效(廖智倩,2000)。
自從體育成為專門領域以來,學者們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對「體育」的解釋各有獨到的見解。從英文字面上來看,體育(physical education)這一個詞,是一個結合詞,他連接了身體活動和教育為一體(江良規,1982)。樊正治(1974)認為體育是教育的目標之一,運動為完成體育目的之手段工具。趙汝功(1974)對體育的看法是以活動為中心,使整個機體與機能平均發展之教育。江匡時(1975)給體育的定義是以大肌肉的活動為中心,使整個機體與機能平均發展之教育。許義雄(1985)認為體育是目的化的身體活動。教育部編定的體育大辭典一書中,給體育的解釋為:體育是一種動態的教育,是以經過選擇和組織的運動項目為教材,以運動場地設備為環境,由受過專門訓練的體育教師,運用適當的方法,以促進身心健全發展,鍛鍊體魄,學習運動技術,提高適應能力,養成良好國民德性為目標的教育活動。
從以上學者對體育的定義,得知體育是教育的一環,體育的本質是教育,藉由各種身體活動方式,促進參與體育活動者的身心發展,從而發揮體育的教育意義和價值。
體育教學目標
辭海中解釋所謂的「目標」即為「目所注視之處,即活動目的之所在也。」(台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2000)。國語日報辭典解釋目標為「工作或計劃所認定要達到的標的」,而韋氏字典亦定義目標 (objective) 為「目的」或「行動的最後結果」(an aim or end of action) (Merriam-Webster Incorporated,2005)。所以體育教學目標應是教師為達成體育教學任務學習者要實現學習目的所必須瞭解的方向和指標,而訂定教學目標對改進教學與學習成效上有很大的影響(Kemp,1985)。教學目標如同師生間的一種「協定」或「契約」,可讓學生在學習前能很清楚知道他將被期望表現出學會了哪些內容,而老師也同樣能確切知道自己將要在教導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張霄亭,2004)。
我國深受美國教育界的影響,在教學目標的分類上多數以布魯姆 (B.S.Bloom) 、克拉斯霍爾 (D.R. Krathwohl) 、辛普森 (E. J. Simpson) 等三人,所分別提出的教學目標分類架構為代表。
布魯姆 (Bloom) 等人於1956 年發表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克拉斯霍爾(Krathwohl) 等人於1964 年發表情意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辛普森 (Simpson)則於1972 年發表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其包含內容如下述:
一、認知領域 (Cognitive Domain)
(一) 目標範圍:包括所有對人事物的記憶、思考、辨認、運用等。
(二) 目標層次:
Bloom,Englhart,Furst,Hill與Krathwohl 等人 (1956) 將教育目標的認知
領域分成「基本知識記憶」及較高層次的「智能與技巧」兩大部分,而目標
採用名詞詞態來說明,合計為6個類別。
1、基本知識記憶
屬於記憶力的表現,為知識 (Knowledge) 層次。
2、智能與技巧
屬於批判性、反省式或問題解決的思考能力。又可區分為理解
(Comprehension)、應用 (Application)、分析 (Analysis)、綜合 (Synthesis)
與評鑑 (Evaluation) 等五個層次。
因應學習歷程研究的發展與檢證,Anderson, Krathwohl, Airasian,
Cruikshank,Mayer,Pintrich,Raths與Wittrock等人(2001)修訂Bloom認知分
類為「知識向度(Knowledge Domain)」(屬於名詞層面) 和「認知歷程向度
(Cognitive Process Domain)」(屬於動詞層面),前者在協助講授者區分教什麼
(what to teach),後者旨在促進學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