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船海).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船海)

* jklhlkhkhhl * 23t32t223t23 * rtretretretreteterh * * 设置上述六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关系如下: 课题一通过制定虚拟实验构件,平台流程、评价、测试、管理等标准和规范,为建立统一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依据和保障。 课题二为虚拟实验的开发提供工具和中间件,重点解决虚拟实验的可视化设计问题。为课题六提供具体虚拟实验课程的开发环境和工具。同时将生成的结果交予课题三实现实验过程的仿真求解,并将课题三的仿真结果按虚拟实验要求实现可视化输出。 课题三根据课题二、课题六的具体要求,以虚拟实验教学的特性,特别是虚拟实验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为出发点,实现所需的仿真求解引擎、提供实验所需的数据的输入输出。 课题四提供虚拟实验的评价、测试、指导和管理功能,并根据课题六提供的具体实验帮助信息,将其与课题二结合,并最终融合到课题五提供的支撑平台中。 课题五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集成课题二、课题三和课题四的研究成果,采用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集实物仿真、创新设计、智能指导和管理于一体,具有良好自主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为各课题开发的功能模块提供互联的标准接口,管理底层的构件库,并为上层的调用提供标准化的调用接口,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入服务和通用的用户服务工具包。 课题六基于课题五开发的支撑平台,根据课题一制定的标准和规范,采用课题二提供的工具,开发完成5个学科20余门课程的虚拟实验。 * * 解释:1)并行求解调度,14台计算节点支持14*(8*50)=5600个并发,2万在线用户的25%左右; 2)web server并发访问,2台web server 支持2万左右并发 3)文件系统集群和DB cluster,数据库并发访问没有具体测试数据。 有公开资料,postgre sql支持并发10万,但是集群节点配置未知,开源高并发首选postgre sql。 -------------- 共计20个节点: 2个web server节点 1个memcache节点 14个计算节点 1个I/O节点(负载平衡) 2个postgre db 节点 Redhat GFS 装在每个节点上 IPv6现况 下一代互联网,始于1996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NGI (Next Generation Internet)计划,与目前使用的互联网相比,它的传输速度更快、规模更大、更安全。 美国早在1999年就已建成全国180所大学联网的下一代互联网, 日本已在日美之间建起了最大的IPv6主干网, 欧盟也于2001年建成了覆盖全欧的“6Net”, 中国1999年12月即已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第一个项目----NSFCNET(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但限于种种因素,还只限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6个节点。 CERNET IPv4 主干网 中国互联网现状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 宽带网民规模达3.46亿人,手机上网网民规模达到2.33亿人。 2009年中国IPv4地址量达到2.32亿,IPv4地址的增速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网民的增速,同时国际IP地址面临被分配殆尽的形势。推进互联网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过渡已成当务之急。 2009年底域名总数为1682万,其中80%为.CN域名。 2009年有83.2%的网民在家上网,30.2%的网民在单位上网。 2009年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名前三甲分别是网络音乐(83.5%),网络新闻(80.1%),搜索引擎(73.3%)。 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平均年增幅68%。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77.9%、67.0%、62.3%和45.9%。 1.2.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2.局域网的发展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大多为广域网; 20世纪70年代,PC机出现; 80年代,PC机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使PC进入各行各业,甚至家庭; 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要求在一栋楼或一个部门内的计算机互联,于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应运而生。 1.2.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3.标准化与互联网 为什么需要标准化? 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是推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的原动力 标准化的时机? 各厂商、研究机构、大学在网络技术、方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日趋成熟是其基础 1.2.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3.标准化与互联网 标准化过程的演变 厂商标准:IBM-SNA,DEC-DNA 缺点:适用范围:兼容性? 技术垄断:竞争?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