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血液透析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血液透析膜

第九章 血液透析膜 9.1 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膜发展概况 19世纪中叶,苏格兰化学家Thomas Graham发现涂有蛋清的羊皮纸起一种半透膜的作用:晶体物质能够经羊皮纸扩散到水中,而胶体物质不能。他把这种现象第一次称为“透析”,并预言他的这一发现将会在医学上得到应用。 1840年,Piorry首先使用“尿毒症”一词,他认为尿毒症是尿滞留在血液中引起中毒,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 1912年,Abell进行了一次活体扩散试验,他将动物的血液流经火棉胶膜(一种纤维素类半透膜),结果发现血液中的毒素及电解质可以通过火棉胶膜向外扩散,而大分子物质如血细胞、蛋白质等不能通过。 1924年德国医生Haas利用火胶棉制成1.2m长的火棉胶管,总面积为1.5-2.1m2,用水蛭素作为抗凝剂,对第一例尿毒症患者作了透析实验,如图所示。到1928年为止,Haas医生共对6位病人进行了透析试验,均以失败告终。虽然Haas没有取得好的治疗效果但在人体进行了首次实践,为以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3年荷兰医生Willem Kolff研制出第一台供临床使用的转鼓式人工肾,如图所示,并于1945年对一位67岁的重症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转鼓式人工肾发挥了正常人体的肾功能并成功的延续了病人的生命,直到患者在73岁时由于其他疾病而死亡。随后Kolff又成功的在其他16位患者身上进行治疗,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从而验证了Abell和Haas对于人工肾治疗肾脏疾病理念的有效性。 二战以后,Willem Kolff 转鼓式人工肾在美国波士顿Peter Brent Brigham Hospital得到极大地改进,即著名的Kolff-Brigham kidney。Kolff-Brigham人工肾在朝鲜战争中救助了大量的因外伤引起的肾功能丧失伤员。 自Kollf转鼓式人工肾可以成功治疗尿毒症病人以后,世界各国开始研究更为先进和有效的透析器。其中平板式透析器成为这一阶段的典型成果。1948年首先出现了Skegg-Leonards平板式透析器,到1960年,挪威科学家Fredrik Kiil将平板式透析器发展到了顶峰,直到1990年才逐渐被淘汰。 1964年美国科学家Richard Stewart首先开创了中空纤维式透析器。随后中空纤维透析器取代了传统的管式和平板式透析器,并于1964至1967年在陶氏化学公司进行了工业化生产。此项技术使得中空纤维透析器以低廉的价格稳定的生产。到今天为止,中空纤维透析器仍然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病人的主流产品。 9.2 血液透析概念及工作原理 9.2.1 血液透析概念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是根据Gibbs-Donman膜平衡原理将患者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机内,当它们分别流经透析膜两侧时,通过透析膜的溶质和水作跨膜移动而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方法。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器(Hemodialysis,HD)又称透析型人工肾,是用人工方法模仿人体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在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去除人体血液内过剩的含氮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或逾量药物等,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以使血液净化的一种高技术医疗装置,是目前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时广为采用而疗效显著的一种人工器官。 9.2.2 血液透析原理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是根据Gibbs-Donman膜平衡原理将患者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机内,当它们分别流经透析膜两侧时,通过透析膜的溶质和水作跨膜移动而进行物质交换的一种方法。 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器(Hemodialysis,HD)又称透析型人工肾,是用人工方法模仿人体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在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去除人体血液内过剩的含氮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或逾量药物等,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以使血液净化的一种高技术医疗装置,是目前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时广为采用而疗效显著的一种人工器官。 血液相容性是指生物材料表面抑制血管内血液形成血栓的能力和生物材料对血液的溶血现象(红细胞破坏)、血小板功能降低、白细胞暂时性减少、功能下降以及补体激活等血液生理功能的影响。此外,还有材料不致使血浆蛋白变性,不影响血液中存在的生命体多种酶的活性,不改变血液中电解质浓度渗透压,不引起有害的免疫反应等。因而,对于透析器膜材料,血液相容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扩散、超滤、吸附作用。 * * * 图9-2 活体扩散机器(Abell 及他的同事,1913) 图9-1 Georg Haas医生在德国 Giessen大学进行透析实验 图9-3 Willem Kolff 转鼓式人工肾(1943) 图9-4 Kol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