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感知与教化意涵-清华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身体感知与教化意涵-清华学报

氣味、氣氛、氣之通感──先秦祭禮儀式中 ∗ 「氣」的神聖體驗、身體感知與教化意涵 林素娟∗∗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摘 要 先秦的氣文化傳統,主張通天地一氣,使祭禮、身體感知與教化等面向相互關連。 本文通過三禮書及相關典籍,探討先秦時期祭禮儀式中透過眾多氣味以歆饗神祇,其中 所反映的氣、魂魄、身體之密切關係,以及儀式情境中氣味帶來的強烈身體經驗與感 受,其中所蘊含的轉化氣血之工夫與德行、教化課題。先就禮書之祭儀中有關氣味於儀 式中具有的意義和功效進行分析。接著探討祭禮儀式中所尚之氣味與其時之魂魄觀,從 尚血氣及德氣(「明德唯馨」)角度,來看由原始祭儀重血腥之氣轉向德行之氣,說明 氣味於教化理想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氣味以進行德行隱喻、透過體氣以隱喻心性 狀態。另一方面,就執禮者角度來看,祭祀儀式中透過備辦法器、齋戒、祭祀過程,使 心性保持專注及敬誠的狀態。本文探討儀式中之整體氣氛如何使執禮者體驗至誠與敬 心,並探討此敬、誠之體驗奠基於強烈之身體經驗與情感,透過情之感通,使得禮之協 於天地之性、身體、情性之過程能夠不陷入形式之僵化,而成就生機流動、情氣通感的 理想禮樂世界。 關鍵詞:氣味,氣氛,身體,感通,隱喻,祭禮 ∗ 本文為國科會研究計畫「祭禮儀式中的象徵、隱喻及其展現的氣氛、身體與教化課題──以三禮 書為核心」(100-2410-H-006-057-MY2) 之研究成果。並感謝二位審查人提供的寶貴建議和指 教。 ∗∗ 作者電子郵件信箱:z9208002@email.ncku.edu.tw 清華學報 新43 卷第 3 期(民國 102 年 9 月)第 385~430 頁 386 清 華 學 報 一、前言 本文主要透過三禮書及同時期相關典籍,探討先秦時期祭禮儀式中透過眾多氣 味以歆饗神祇,其中所反映的氣、魂魄、身體之密切關係,以及儀式情境中氣味帶 來的強烈身體經驗與感受,其中所蘊含的轉化氣血之工夫與德行、教化課題。本文 所以透過祭禮儀式中之氣味探討生命轉化及教化課題,乃因春秋以後「氣」的思想 頗為盛行,並以之思考自然與萬物的關係 ,以及物與物、物與身體、情性、教化等 課題。春秋、戰國之文獻中,透過天地六氣之變化以協和自然、調養疾病,乃至於 治國、治身之論述,比比皆是。也正在此背景下,禮儀之論述中,對於氣之協和於 自然、身體、情性等課題十分關注。由於儀式中之氣味與整體情境有密切的關係, 在氣化流行的自然觀下,儀式中之法器、食物與身體交融時,因此帶入了自然之氣 的廣闊背景。 除了協和自然之氣的向度,祭禮儀式中最核心的關注乃在與神祇、祖先的關係 上,透過血氣、酒食、穀氣、煙氣回饗神祇、祖先,展現了春秋以降對於鬼神理解 的重要面向。此部分不但對於原始鬼神信仰有所轉化,並展現了祭禮儀式實踐中的 工夫與教化課題。於儀式中之身體實踐來看,氣味直接關係整體情境,而整體情境 與氣氛對身體之浸染,牽涉到「感」與「情」的課題,透過儀式中之踐履,專心致 志於血氣之變化,可調和氣血,發動情感 ,同時統合自然、倫理、情感、教化諸面 向。祭祀儀式中之齋戒、備物等過程,乃成為氣血與情性轉化的關鍵階段。不只如 此,祭禮儀式中之氣味能直接影響體氣,所謂「味以行氣,氣以實志,志以定言, 言以出令」,1 氣味雖無具體形象,卻能瀰漫空間,對身體覺知造成習焉不察的改 變,亦對身體之血氣造成深刻浸染,從而使得心志、名言皆受到影響。而祭禮儀式 中之眾氣氤氳同時又具有調和血親族人之體氣、營造同體經驗、共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