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层岩屎童的物理性质
一般油气层岩石孔隙中总含有液态烃(原油)和气态烃(天然气)以及地层水,而这些流体在储层条件下会按一定的方式分布。油田开发中人们首先关心的就是油、气、水在孔隙中各自占多大的空间,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油气在地层中储量的大小,为了描述所占比例的大小,采用了饱和度这一参数。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一、流体的饱和度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定义:单位孔隙体积内,某种流体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油的饱和度为 水的饱和度为 气的饱和度为 如果储层孔隙中只存在油水两相,则Sw+So=1; 如果储层孔隙中,油、气、水三相共存时, Sw+So+Sg=1。总之,岩石中由几相流体充满其孔隙,则这几相流体饱和度之和就为1(即100%)。 二、原始含油饱和度及束缚水饱和度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是继岩石孔隙度之后的储层岩石又一重要参数。随着油田的开发,不同时期地层中油、气、水饱和度的大小是不同的,它直接反映了地层油气储量的变化。为此,在勘探阶段所测的流体饱和度可以分为原始含油,含气饱和度和原始含水饱和度。 1.原始含油饱和度Soi 定义:油藏投入开发以前所测出的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油体积Voi与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若油藏存在气顶或含气域时,则还具有原始含气饱和度。 2.束缚水饱和度(Swi) 原始含水饱和度:是当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wi与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a.束缚水(原生水、共存水、残余水) b.束缚水的存在形式:孔隙表面(亲水)——薄膜、微毛管孔隙、死胡同、颗粒接触处。 二者之间关系 油藏刚投入开发时,地层中通常只存在油和束缚水两相,故当测定出束缚水饱和度Swi时,则Soi=1-Swi。 3.目前油、气、水饱和度 是指在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测得的油、气、水饱和度,也称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4.残余油饱和度 剩余油或残余油:随着油田开发油层能量的衰竭,即使是经过注水后还会在地层孔隙中存在着尚未驱尽的原油。 剩余油饱和度或残余油饱和度:剩余油或残余油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严格地讲,将剩余油饱和度看成残余油饱和度,只有当剩留在孔隙内的油变成不可流动状态时才是正确的。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5.我国一些油田原始含油饱和度数据 油田名称 层位 Soi,% 大庆油田 S层 70.0 胜利油田 E、S层 60-70 大港油田 E层 55.2-66 玉门油田 M层 53.5 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粒度组成和比面 一、岩石的粒度组成 岩石是性质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砂子颗粒经地质胶结而成,颗粒与颗粒之间未被胶结物充填的地方便构成了孔隙。 1.粒度组成 定义:是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分析法 (1)筛析法;(2)沉降法。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粒度组成和比面 3.粒度组成的表示方法 目前矿场上通常以粒度组成分布曲线和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表示。 此图可以分析颗粒的大小。此图尖峰越高,表示粒度分布越均匀。反之,则表示粒度分布不均匀。尖峰所在横坐标表示含量最多的颗粒直径大小。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粒度组成和比面 图2-2 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 此图可以分析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图中曲线越陡直,表示粒度分布越均匀。反之,则表示粒度分布不均匀。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粒度组成和比面 二、砂岩的胶结类型 储层岩石的胶结物是除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是结晶的与非结晶的自生矿物,在砂岩中含量小于50%,它对岩石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成坚硬的岩石。 胶结类型: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与碎屑颗粒的接触关系。 它通常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含量的多少、生成条件以及沉积后的一系列变化等因素。胶结方式可分为基底胶结,孔隙胶结及接触胶结。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粒度组成和比面 二、砂岩的胶结类型 1.基底胶结 胶结物含量最高。碎屑颗粒孤立地分布于胶结物之中,彼此不接触或少有接触。由于胶结物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故称原生胶结,胶结强度很高。孔隙类型全为胶结物内的微孔,其储油、气物性很差。 2.孔隙胶结 胶结物含量不多,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支架状接触。胶结物多是次生的,分布不均匀,多充填于大的孔隙中,胶结强度次于基底胶结。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粒度组成和比面 3.接触胶结 胶结物含量很少,一般小于5%,仅分布于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颗粒呈点状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