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灶头 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里灶头 教案

课 题 《家里的灶头》 课 型 现代文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给词语注音(略) 2.正确使用成语(略) 能力点 1.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理清文章线索,体会作者对灶头和母亲的情感。 3、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 教育点 1、体会作者借灶头所呈现的怀旧情愫 (学生查字典自主积累) 3、作者简介??(ppt) 金曾豪,男,江苏常熟人,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散文、戏剧诸领域均有建树,主要文学成就在儿童文学。其中《迷人的追捕》获全国新时期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和《苍狼》连续获得中国作协第2、第3、第4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散文集《蓝调江南》曾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是一本记叙江南一带农村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的作品。?? 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 阅读思考:?作为一篇状物散文,它描写的物是“灶头”(板书),浏览全文,找一找,灶头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江南的灶头整体上的特点是什么? (一)构成: 灶台 (大铁锅 小铁锅 汤罐)和 辅助工具 灶沿 灶壁 (格子 灶画 壁龛) 灶塘 (二)特点:实用,美观 『特点』集中在文章第几段? 第1段 析:第1段 总体介绍了灶台、灶沿、灶壁、灶塘,后面是分别描写,所以文章是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写灶头的。 灶头 是本文的着墨所在,但是文章仅仅写灶头这个物吗?还写了什么? 生思索 师引导:这个问题先宕开一笔,我们刚学过《项脊轩志》,文章借老屋项脊轩,写我与祖母、母亲、妻子的往事,文中最后一句话还有印象吗?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师:写枇杷树,是想到了谁?亡妻,睹物思人、物是人非。 有人说:(状物)散文中的物首先是物,但其次又不是物,它可能还是人。 《家里的灶头》除了写“灶头”,还写了谁? 一个灵魂人物,那就是——作者的母亲。 请大家跟着家里的灶头,去寻找和母亲相关的生活场景, 围绕 灶头、母亲作者写了哪些往事?这些往事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划出你觉得精彩的,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生思考,继而小组讨论) 、筛选、赏析细节 如: ①??逼饭粢“饭后大张旗鼓……开心死人!”?? ????? ②蒸菜“‘一品锅’是蒸菜中的一只——……鲜得人掉眉毛。”?? ????? ?③螃蜞豆腐“哎呀,那个鲜啊!……就滑到肚子里去了。”?? ?????? ④?送灶“这州官把老百姓……烧好东西吃。”?? ?????? ⑤??“吃过晚饭,……‘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太平。’”?? ???? ⑥母亲在灶间的教育“我们小孩子在外头‘惹厌’……多半就只好实话实说了。”?? ???? ⑦发生在灶壁边的故事(?母亲在灶上忙碌????姐妹烧火???姐姐的模仿??煨山芋??“填脚炉”爆黄豆)?? (2)、表达效果:通过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描写、夸张等) 写出了童年的美好生活,母亲为儿女带来温饱。以镜头切换的方式介绍童年时代 发生在灶塘边的劳动与嬉戏的场景,渲染出家庭的劳动气氛,热烈、温馨的生活情调。 从这些细节文字中,感觉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辛劳、能干、持家本领高 师:除此而外呢?师投影11节部分内容(母亲在灶间教育我) (生朗读投影文字,并思考母亲的形象) 明确:1穿插母亲对我们独特的教育,突出母亲的虔诚与智慧(教育孩子有方法)。 2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不仅为孩子们解决温饱,给他们带去温暖,更以她的方式,教他们明白事理,诚实、不撒谎…….. 感受对母亲的深情请女生,朗读文章的最后两小节20-21节析:这是全篇的尾声,隐隐的伤痛,深深的难舍,想起灶头、想起母亲,母亲与灶头合二为一。 本文写灶头这个(物),看似很凌乱,但是正因为有母亲这个灵魂人物贯穿始终,通过细节描写将物与人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达到了通常所说的“形散神聚”的效果。人与物对话人与物怎样对话?即所状之物与人的关系怎样?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状物散文,它写的是一个地方,又是一类事物。作者抓住江南农村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灶头,通过对炊具的一一描写,把江南农村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在描写灶头的过程中,穿插了对母亲的描写,有形象,有语言、有行动,这一切都是由物而起,物与人密不可分。由于人的介入,对生活场景的描绘,构成了一种家常的、世俗的、温馨的氛围。 朗读 “送灶 母亲在灶间的教育”一段,来体会物与人的关系。 明确:描写我家的灶山上从不供神像,也不挂灶帘,,反而能为灶界老爷保留一点神秘感和神圣感。穿插母亲对我们的教育,正说明了物与人密不可分。 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 (1)大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