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8卷第7期 南方农业 2014年3月
、,01.8 No.7 SouthChinaAgriculture Mar.2014
袁林颖,钟应富,张 莹,等.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南方农业,2014,8(7):63--67
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 ,钟应富,张 莹 ,罗红玉 ,杨 娟 ,邬秀宏 ,敬廷桃 ※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市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永川402160;
2.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中心,重庆市九龙坡401329)
摘 要 综述红茶萎凋过程 中内含物质变化、影响因素、判定标准和萎凋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
红茶萎凋技术 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 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红茶;萎凋;香气;做青;展望
中图分类号:$571.1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7-063—05
知网出版网址:www.cnki.netk/cms/detaii/50.1186.S2226.024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4-5-622:26:00
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基础和关键工序,对形成红茶 合物发生酶促水解作用,绝大多数氨基酸都在不断
的色、香、味具有重要作用。红茶品质风格的形成具 增加,对红茶 品质形成十分有利,氨基酸大多属于
有决定性作用。萎凋过程 中鲜叶失去部分水分 ,使叶 滋味物质,溶解于茶汤后 ,不仅构成了红茶甜醇鲜
质柔软,易于揉捻;使酶活性逐渐提高,蛋白质、碳 爽的滋味,还能与咖啡碱 、茶红素、茶黄素 以及糖
水化合物水解,小分子物质增加,部分芳香物质含量 类、可溶性果胶等物质相结合,使之更加表现深
显著增加。 厚、强烈、醇和、甜爽的 良好味感;朱宇口研究也表
明,红茶加工 中氨基酸在萎凋工序 中有显著增加 ,
1 红茶萎凋过程中内含物质的变化 氨基酸与表儿茶素氧化生成的邻醌产生氧化作用脱
1.1 氨基酸 去氨基 、羰基生成各种挥发性醛类 ,这些醛类的特
大量研究表 明红茶萎凋过程 中氨基酸含量呈增 殊愉快气味对红茶 的香气形成起 了很大的作用 ,
加趋势。段红 u等人认为,鲜叶萎凋过程 中,细胞 成品茶 中氨基酸含量高出鲜 叶中氨基酸含量15%以
逐步失水,细胞壁透性增加,细胞内各种酶的代谢 上,对红茶滋味的鲜爽度起了重要作用。
方 向强烈地趋 向于水解,大部分水解酶活性都有所 1.2 香气成分
增强,以水解作用为主体的生化变化使可溶性物质 红茶萎凋为其香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红茶加
含量增加,蛋 白质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蛋 白质含 工的萎凋过程中。各种理化变化不断进行,大量研究
量减少,除茶氨酸外,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增加, 和生产实践证实,不萎凋、过度萎凋、快速萎凋以及
有助于改善茶汤的香气和滋味。赵和涛 研究表明, 不同萎凋方法都有损成品红茶香气。山西贞[4研究表
红茶萎凋过程 中,由于一些低分子蛋 白质和肽类化 明鲜叶经萎凋后部分芳香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增加或显
著降低的趋势,显著增加的是,如羰基化合物增加10
收稿 日期 :2014.02一l3
基金项 目:重庆市财政资金资助项 目 “夏秋茶原料提质增效研究及新产 倍,增加最多的是正己醇、橙花醇、反 2·一己烯酸:其
品开发”,重庆市科委集成与示范项 目 “渝红工夫红茶生产加工产业 次是反一2一己烯醇、沉香醇氧化物、正戊醛、己醛、正
化”(CSTC20l3jcsf80004)。
作者简介 :袁林颖 (1974一),女,四川武胜人,本科 ,研 究员,从事 庚醛、反-2-己烯醛、反-2·辛烯醛、苯甲醛、苯乙醛、
茶叶加工工艺、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E-mail:ylyl19@163.tom。 正丁酸、异戊酸、正酸、顺-3-己烯酸、水杨酸及邻甲
※为通信作者,E-mai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