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习《神学政治论》、《政府论》、《社会契约论》的作者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主要是考辩长期以来为人们笃信不疑的“古文经”均系伪造,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根基具有很大的冲击,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作思想准备。 孙中山;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提出推翻满清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低价,平均地权。在该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举行了一系列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一、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①、产生背景: (1)康有为出游香港,亲身体验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性。 (2)康有为热心研究西学,探索改造中国之道。 (3)外国侵略和洋务运动使西方学说进一步在中国传播。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 ②、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君主立宪制 (1)理论基础:90年代初期----“托古改制” ②、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君主立宪制 (1)理论基础:90年代初期----“托古改制” (2)具体表现:公车上书后 实行君主立宪制: 建立方式——仿效日本,自上而下的变法 主要内容——设议院、定宪法、开国会、三权分立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派掌权 ②、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君主立宪制 (1)理论基础:90年代初期----“托古改制” (2)具体表现:公车上书后 (3)思想变化:维新变法前 建立制度局: 性质——全国变法机构,有民主成分 说明——康有为思想的保守性 ③、康有为思想的特点: 把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在后来政治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保守性。 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①、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维新运动时期—— 君主立宪思想;民权思想;教育改革。 将批判专制—民权思想—发展学校教育相结合 (2)维新运动后—— 一度更趋进步 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①、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维新运动时期—— 君主立宪思想;民权思想;教育改革。 将批判专制思想—民权思想—发展学校教育相结合 (2)维新运动后—— 一度倾向革命 ②、梁启超思想的特点: 阐述思想更激进,民权思想更突出; 维新运动后其思想更进步。 三、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①、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民权思想: 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到同盟会建立 主要内容——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主要目的——建立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 三民主义之间关系——紧密结合、完整体系、目的一致 (2)五权分立思想: 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②、孙中山思想的特点: 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 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不足,思想有创新。 * * 复习:《神学政治论》、《政府论》、 《社会契约论》的作者分别是谁? 说出他们的思想的共性是什么? 说出他们代表性的思想贡献分别是? 思考:以上著作的作者是谁?上述著作中提出了什么 思想?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 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关于 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学习目标: 1.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内容及发展过程 分析其特点、影响。 2.梁启超变法思想的内容及发展过程 分析其特点、影响。 3.孙中山变法思想的内容及发展过程分 析其特点、影响。 4.对比三人思想的异与同。 康有为( 1858~1927) 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反对慈禧太后的独裁专政和卖国行径,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信奉孔子。1917年,伙同张勋发动复辟,被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武力镇压后失败。他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材料:两书发行后,有人参劾康有为“惑世诬民, 非圣无法”,应该杀头。有人说康有为写两本书 是为了删定六经,搅乱朝政,“其貌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也说,如果 按照康那样的理论解读儒家经典,那么就是“孔 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喜”了。这种理论如果 流传开来,“吾恐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 九州这内矣”。两书下令印行后,清政府下令毁 版。 思考:两书指是哪两本书?为什么两书会引起清 政府巨大的恐慌? 1.著作一:《新学伪经考》 (1)内容: 考证古文经是伪造的,否定了古文经的权威性。 (2)目的: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恪守祖训”的传统。 2.著作二:《孔子改制考》 (1)内容: A.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B.“通三统”理论:说夏商周分别代表一个“统”,文物制度各不相同。每逢新朝取代旧朝,制度都要有所损益。 C.用西方学说改造“张三世”理论。 “托古改制”理论 用儒学语言为政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研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Fun with numbers》全单元教学课件(三起).pptx
- 经典儿童绘本蚯蚓的日记已整理可直接小册子打印推荐读物儿童文学.pdf
- 新经典日语 第3册 第2課 日本人の配慮.pptx
- 业务连续性保障实施方案.docx VIP
- 基于solidworks鼓式制动器的设计与仿真.docx
-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4年春季修订).pdf
- 西南18J412 阳台 外廊 楼梯栏杆.pdf
-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国标版).docx
- 石化项目工程监理规划(范本)(最新整理).doc VIP
- 基于plc的奶牛智能饲喂系统.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