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艺服务
第一章茶文化知识
1.了解茶文化发展史以及茶的起源和演变。
2.熟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茶方式。
掌握各民族及其他国家茶俗,不断提高实训水平。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和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但是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才发现和利用它。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很久之后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第一节 茶的发现与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我国古代文献中许多关于茶的记载。在唐代以前“茶”称为“荼”。《诗经》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说明当时人们已知其味而煎其香。
一、茶的历史
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时期,我国开始将茶作为饮料,并进行栽培。三国时期,在江南一带饮茶已成习惯。当时名医华佗曾说:“苦茶久食,益意思”魏晋南北朝时,已用茶来款待客人,而且出现了有关茶的文学作品,如晋杜育写的《香茗赋》等。八世纪的唐代,已有了专门的茶馆,并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讲述茶叶的专著《茶经》。至元朝时,饮茶已司空见惯,元曲《玉壶春》中有这样的话:“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当时人生活中的地位。
(一)茶的定义
2009年新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有关于“茶”的词条:茶、TEA。① 茶树:山茶科植物的一个种,常绿、木本;② 茶叶(见图1-1):以茶树新芽叶为原料,通过初加工或进一步再加工形成的产品,即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花茶、普洱茶、砖茶、茶饮料、果汁茶、保健茶等。
图1-1茶叶
(二)茶的发现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相传神农(见图1-2)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2.西周时期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其他珍贵产品纳贡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图1-2 神农图
3.秦汉时期
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西汉王褒《僮约》(图1-3)“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说明西汉时不仅饮茶成风,而且出现了专门用具。东汉华佗《食经》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三国魏《广雅》中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他二人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所作《凡将篇》、杨雄所作《方言》,一个从药用角度,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了茶。又如汉代《赵飞燕别传》中,有一节关于饮茶的记载,汉成帝崩,后(即帝后)寝惊啼甚久,侍者呼问,方觉,乃言曰:适吾梦中见帝,帝自云中赐吾坐,帝命进茶。左右奏帝,后向日待不谨,不合啜此茶”这就说明在当时,茶已成为皇室中的一种饮料了。
图1-3 【汉代】王褒《僮约》
(三)古代对茶的称呼
1.茶字的由来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的一部药物书。中国茶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汉时曾是刘欣的领地,俗称“荼”王城,是当时长沙国13个属县之一,称为“荼”陵县。
2.茶字的演变
唐代以前对茶的称呼有“荼”、“、“荈”、“槚”、“蔎”、“诧”、“茗”、“葭”、“葭萌”等,其中以“荼”字用得最多(见图1-),但当时“荼”是一个多义字,“荼”有时是指苦茶,有时是指茶。后来为了区分苦茶和茶,将指茶的“荼”字加一个“木”字旁,因此就有了“字。唐代以前“荼”和“”是茶的常用文字称呼读音一般仍读茶(cha)音。茶文字的规范,自隋代的一本字典性质的书《广韵》开始,它同时收有“荼”、“”、“茶”字,并说明“茶”是“”的俗称。唐代开元年间官修《开元文字音义》中就正式收入了“茶”字,专指茶树和茶叶,到陆羽写《茶经》时就只用“茶”字,而不用“荼”和“”了,“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方言,同样的茶字,在发音上也有差异。如福州发音为“ta”,厦门、汕头发音为“te”,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为“chai”、“cha”等,少数民族的发音差别较大,如傣族发音为“la”,贵州苗族发音为
文档评论(0)